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对祖国的海洋有浓厚的感情,对海权问题有着独到的建树。孙中山的海权观主要包括:"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维护国家主权包括领海主权,要加强海防、建设海军;加强海港建设,发展海洋经济;"固保南海"、"控制南洋"。  相似文献   
2.
十六国北朝时期,伴随着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并建立不同政权,如何在汉文明地区加强其政权的执政合法性便成为统治者在意识形态的构建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少数民族在祖源认同方面的变化,尤其是五胡攀附华夏族祖先黄帝(或炎帝)乃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先秦以来对汉文明认同的具体历史实践过程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南下中原的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实质也就是其族群历史记忆的诠释与再诠释过程。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8—2021)选载论文看,2018—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呈现出研究主题多元、研究行业细化、来源期刊集中、作者单位相对稳定等特点。从研究内容来看,数字文化产业及新业态研究、区域文化产业及空间布局研究、文化产业政策与管理研究、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研究、文化产业研究理念与范式等构成了近四年文化产业研究的主要内容。各类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的使用,使文化产业研究内容更加广泛、研究视角更为多样。总的来看,文化产业研究与实践的联系愈发紧密,研究内容趋于精细化,跨学科研究更为频繁。未来文化产业研究应着眼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宽视野,实现文化产业研究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领导科学》2021,(3):11-14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党政一把手位高权重,对其的监督往往会陷入同体监督若隐若现、异体监督瞻前顾后、群众监督隔靴搔痒的监督困境,导致腐败案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既有长期形成的政治文化传统因素,也有干部思想认识问题,还有一把手权力配置不科学等体制机制设计上的缺陷。针对一把手监督必须采取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自我革命,加大组织管理和监察力度,加大对违纪违法的惩处力度,发动人民群众,借助网络媒体,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5.
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能做些什么,文化怎样引导未来,面对这些问题,必须突破对文化及其功能的狭隘的表象的理解,放宽视野看文化,把握文化的本质。要改变对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简单肯定或粗暴否定态度,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至今根深蒂固的旧意识形态的思维惯性,在理性反省历史、坦然接纳传统中获取走向未来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十六国北朝时期,伴随着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建立不同政权,如何在汉文明地区加强其政权的执政合法性便成为统治者在意识形态的构建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即结合匈奴、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的情况,探讨少数民族在祖源认同方面的变化,尤其是他们攀附华夏族祖先黄帝(或炎帝)的现象。这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意识形态建构与诠释的重要内容,也是先秦以来汉文明认同进程中的具体历史实践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8.
禅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它在今日仍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传承民族文化必须重视禅美学,而禅美学的利他、包容品格以及审美地对待生活的方式也使其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为世界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在当前人类精神问题与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时代背景中,禅美学可为健康大众身心、促进社会和谐的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面对时下的“国学热”,学者们当尽量摒弃意气之争和门户之见,把握近代以来国学缘起与流衍的脉络,深入研讨诸多具体问题,谨防其间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形成一定程度的学术共识,从而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发展、演变为视角,着力探讨了公众舆论与外交政策的互动机制以及其作为影响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变量所具有的理论内涵;并对公众舆论是否具有理性,是否具有真实性、价值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