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到来之际,立足三十年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始起步的前提与背景,对三十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历程进行“回头看”,从中提炼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展望”,是承上启下开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局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张书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30(4):1-8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意义,但也面临着诸如思想认识、城乡体制、组织领导等方面的困境。创造性地推进这项工作,必须坚持统筹规划与有序推进、共性均衡与个性鲜明、联合共建与独立自主、组织领导与利益主导等重大策略原则,从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党的基层干部选任机制、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城乡党建资源整合系统等方位入手,全面设计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选用干部标准的思想经历了从毛泽东提出的"德才兼备"到胡锦涛明确提出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历史的、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从宏观上和战略上看,坚持"以德为先"选用干部,在理论层面和现实需求层面上都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要使"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不致于流于形式,就必须健全完善与时俱进的党员干部"德"之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从2011年起到2012年上半年,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将展开集中换届工作。中央提出,这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要突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强调要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党委领导班子中来。由此,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问题再次引起全党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以党的建设布局结构的革新为分析视角,透视九十年来党推进自身建设的探索过程,可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十六大前)、十六大以来这四个历史时期去切入。从宏观视角、战略高度去审视,九十年来党在推进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最为主要、最为根本地是形成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三大战略成果。 相似文献
6.
从党代会常任制的视角看,八大有两次会议,分别是1956年9月的八大一次会议和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八大两次会议之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大的调整,甚至是全局性改变,出现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失误。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上,八大一次会议制定了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效;八大二次会议却制定了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路线政策,并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两重天地"。不过,总的看来,在对八大两次会议的思考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形成对执政党执政的几点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7.
深入研究和剖析党代表任期制不能仅停留于实践操作层面,必须从理论上和逻辑上解析党代表任期制的理论基础、党代表任期制的历史沿革、推行党代表任期制的主要动因,以及党代表任期制条件下的代表产生、党代表任期制条件下的代表行权模式、党代表任期制条件下的代表行权保障与监督等一系列问题,以期构建党代表任期制的完整结构框架和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尊重和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性工程,事关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前途命运。由于目前党内的政治空间和制度架构还没有为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创设优越环境,尊重和实现党员主体地位自然面临着许多制约性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剖析这些制约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究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途径,有的放矢地为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设计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减少党委副书记职数的改革过程中,地方党委专职副书记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要管党的基本要求,减少了党委工作的层级,强化了地方各级党委抓党建工作和党务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基本的职责定位、行权模式和行权原则。一、地方党委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定位地方党委设立专职副书记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张书林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85-9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政治使命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历史视角解析这一政治使命,就要关注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进行领导的立论依据、历史脉络、经验启示。总的说来,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进行领导的立论依据包括逻辑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进行领导的历史脉络体现在我们党执政以来领导制定"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的整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概括得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