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4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篇 |
民族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666篇 |
理论方法论 | 64篇 |
综合类 | 968篇 |
社会学 | 6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134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92篇 |
2009年 | 117篇 |
2008年 | 132篇 |
2007年 | 139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20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1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4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海良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和传统这两个层面,分析了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在问题层面上,通过分析两个世纪之交历史发展的相似处和不同点,指出研究罗莎·卢森堡所处时代的特点及其思想,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问题的启示;在传统层面上,提出恩格斯逝世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野产生三个支流,其中以德国社会民主党罗莎·卢森堡理论为渊源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其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均受罗莎·卢森堡的影响。简·托伯罗维斯基研究了罗莎·卢森堡对金融危机的治疗办法,强调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相关性。彼特·胡第斯指出,罗莎·卢森堡的后资本主义社会观念,讨论了当今时代的重要问题——获取政权后对革命民主的需要。夏莹分析了拉克劳与墨菲对“卢森堡困境”的批判,指出这一困境并不存在,其所反映出的正是卢森堡试图通过对特殊性(偶然性)的强调,来建构一种马克思哲学意义上的普遍性,因而她与拉克劳的领导权理论恰恰具有本质上的家族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已故史学家何炳棣先生认定《西铭》的宇宙本体论是宗法模式的,否定其有博爱或平等观念。何先生对《西铭》后半段的解释偏离了《西铭》的主旨与方向,把程朱理一分殊的诠释判定为否定博爱与平等,实属重大误解。张载在政治社会思想上主张宗法制,但不等于《西铭》的宇宙论也是宗法模式的,不能据此否定《西铭》具有博爱与平等观念。把博爱与差等之爱对立起来,对两种观念都极为有害。借助对若干博爱观念的讨论,重新肯定差等之爱之于博爱的重要性,突出差等之爱中厚薄之分的意义,具有较大理论价值。差等之爱是个人特殊义务的重要内容,否定特殊义务,对个人的道德生活与人生规划极为不利。当今应突出自由选择的特殊义务的重要性,而儒家传统所强调的血亲伦理,仍是特殊义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情感的“爱”不能成为命令的对象,却仍为“博爱”的核心。尽管不宜再把这种情感视作道德评价的对象,但这不意味着其是给定的。以《西铭》为代表的儒家工夫论,对培养真诚的一体之仁仍有其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世界在其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都经历过一次近代启蒙思想的人文洗礼,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其中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卢梭和中国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益都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他们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与《明夷待访录》中处处闪动着理性的光芒。其中有些观点、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对于某些问题思考的角度与深度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在法治思想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现仅以两部著作为例,对他们的法治思想的异同点作一简单比较,由此出发,再进一步分析东西方近代法制启蒙思想的异同,对理解今日东西…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如何正确处理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难题.以取得的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成果为基础,以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异同为其整合的理论相生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思路与对策,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低碳化发展,我国才能走出单行推进低碳经济或循环经济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看法.在东西文化问题论战中,以杜亚泉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率先注意到现代技术的广泛运用对于东西文化的影响,并以战争所导致的西方文化危机来为中国传统文化辩护;而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反对派起初没有意识到这一时代问题.真正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是瞿秋白,他运用唯物辩证法揭示了导致现代科技不合理应用的根源,并主张以革命的方式改造社会制度以化解现代技术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李佃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202-207
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关系进行考辨,构成了诺曼·莱文解读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路径。莱文在分阶段、历史性地考察这种关系的过程中,强化了在哲学史上业已形成的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的解释逻辑。与此同时,莱文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去黑格尔化"的学术要求。莱文实现的是一种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再考证"。然而,他的话语却存在着深层的矛盾和理论困难。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矛盾分析法,在对当前道德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知行”矛盾的现实表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知行矛盾”等当前德育难题,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根源,又是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反映。文章从教育学的角度对“知行矛盾”等德育难题的一般成因、实质进行了反思,并进而提出了正确处理“知行矛盾”等德育难题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实践美学体系的三重矛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当前关于实践美学的讨论中,持批评观点的人士认为实践美学“残留理性主义印记”,过多地强调实践的物质性和群体性,有“决定论”、“现实化”倾向,而不同意这种批评的学者从李泽厚的著作中找出强调感性、心理本体、个体及偶然的言论,否定上述的批评。笔者认为,李泽厚的实践美学中上述两个方面的言论都能找到,各据一方的相互批评是没有多大意义的,重要的是李泽厚美学(及其哲学)的体系。如果不是执著于个别文字,而是从体系上去考察,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李泽厚的美学的确有某种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以下就“工具与心理”、“群体与…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大致分为两个不同的传统:一个是在英、美等国成为主潮的“科学主义”(这是对方加予它们的含有贬义的名称)或统一的科学论,另一是流行于欧洲大陆的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这两个传统的区别在本文中是就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说的)。更确切地说,这是英美的分析的、经验论的传统和大陆的现象学—解释学的传统之间的对立。分析的、经验论的社会科学导源于英国边沁(1748-1832)、詹姆士·穆勒(1773-1836)等人,而由约翰·穆勒(1806-1873)奠定基础。边沁和穆勒父子都像实证主义者孔… 相似文献
10.
《布洛陀经诗》不仅是壮族麼教的一部经典代表,更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经诗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既来之于壮族人民的实践又渗透并指导着壮族人民的方方面面,它集中体现在解决以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冤仇上。笔者试图通过对壮族家庭伦理特质和伦理原则的挖掘,突出"家和万事兴"是壮族人民家庭和社会观念中最重要的主题及其现实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