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综合类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虚假的社会价值的定义是明确的。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形成的虚假的社会价值,既不是来源于自然瀑布推动的个别劳动价值,也不是由流通领域产生的,它是由消费者过去劳动的价值通过交换转移过来的。虚假的社会价值有真实的价值来源,但不是由现在劳动生产的。高于平均有机构成的资本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利润,同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形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也是一种虚假的社会价值,可以称为资本级差地租。辩证认识虚假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CAViaR模型为基础,结合Expectile模型,构建半参数CARE模型,度量金融市场的在值风险。选取2003年1月3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上证综合指数与深圳成份指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半参数CARE模型与GARCH模型刻画VaR的波动情况,并运用几类常返检验来评估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GARCH模型能更好地刻画深证成份指数1%VaR与上证综合指数5%VaR,而半参数CARE模型能更好地刻画深证成份指数5%VaR与上证综合指数1%VaR。  相似文献   
3.
“入世”与我国专业化分工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对我国而言,实质上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和技术、市场一样也是经济人利益最大化的约束条件,制度变迁必然会改变经济人的偏好和行为选择,因此,研究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应该从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角度进行,才能比较全面地衡量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经典的有关专业化分工程度决定理论的考察,归纳出制度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决定模型,并运用这一模型探讨了入世对我国专业化分工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西部以资源禀赋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战略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的西部地区素有“地大物博”之美称。丰裕的自然资源为西部发展经济提供了优势 ,并由此实施了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 ,形成了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等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产业结构。这种资源型产业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短缺经济”时代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迁 ,这种低层次、缺乏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西部经济的持续高效增长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以资源禀赋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思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  相似文献   
5.
和谐的经济基础是由和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和谐的交换关系和和谐的分配关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要构建和谐的经济基础,需要扬弃传统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必然导致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产品的观念,需要建立适应和谐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所需要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经济外部性与道德约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部经济负效应是"利己"理性驱使下的不道德行为.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并不能消除外部性.伦理道德规范属于制度中的非正式约束范畴,具有更加广泛的调节领域和更为持久的生命力,也是制约经济外部性行为初始的、一贯的基本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能在法制建设与道德教化同构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理性预期学派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否定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均等化意义上的公平效率观,主张规则公平、机会平等、效率优先的公平效率观。与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公平效率观基本相同,但它是以理性预期理论为基础,通过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公平效率观而建立起来的。对我国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产权公平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权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价值尺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发展必须确立一种健全的产权公平观 ,构建一个产权获得、使用和有效配置的公平机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产权伦理原则 ,产权公平主要包含拥有财产的权利平等 ,获得产权的机会的均等和以共同富裕为最高目的三个方面的价值规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资本作用,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内在需要商品生产与交换由物质生产部门拓展到非物质生产部门、资本由物质生产部门进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如服务和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等等),也就必然要求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程度提高,他们的需要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内在需要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作出相应的调整。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所有制形式创新,有利于剩余劳动转化为必要劳动。超额剩余价值形成和归属问题的探索,为激发资本所有者增加和创新使用资本的积极性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前期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过程中 ,主要从意义、作用和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成果。在今后继续深化认识时 ,要把握好深化认识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 ,理论基础 ,现实条件和研究重点 ,全面、系统地把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