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2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道德实践的两个维度:自律与他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的问题。认为道德是以自律性为基本特征的,但道德价值的根据是外在的、他律的,道德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道德规范作用的方式既要有內省式自我约束又要有外在的社会约束,道德人格的培养也需要在自律养成与他律约束的矛盾运动过程申实现。公民道德建设要体现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聪 《理论界》2014,(1):99-102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是我国改革开放可供选择的策略原则。"顶层设计"本质上是一种唯理论的事前规划;"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经验论的渐进实践。"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实质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无"顶层设计"的"摸着石头过河"将导致实践的盲目;不"摸着石头过河"的"顶层设计"会导致主观臆想的"乌托邦";抽象意义上的既要"顶层设计"又要"摸着石头过河",这种貌似正确的折中辩证思维在现实中具有不可操作性。默顿拒斥"宏大叙事"的"中层理论"把理论定位为源自实践的"有限理性",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悖论性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论启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和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有助于建构一个良好的和谐社会。理性成熟的和谐社会的逐步建成是破解"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两难选择的现实平台。  相似文献   
3.
方啸天 《理论界》2014,(2):93-96
作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不仅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作出了犀利的批判,这种批判的犀利程度的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唯物史观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对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内在逻辑的"现代性"的深刻的质疑,从这个维度出发,探究唯物史观的后现代性,不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阐发唯物史观,还可以从后现代主义中寻找"他山之石",从而丰富和发展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王达山 《理论界》2012,(8):159-160
在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后中国开始了以下放工业管理权力为标志的工业管理体制改革,但是这个改革受到大跃进的影响,存在许多缺陷,造成了许多问题。因此,1961年开始进行国民经济调整之后对工业管理体制也进行了调整,这次调整是以收回先前下放的权力为特征的。调整后的工业管理体制基本上回到了计划经济的轨道上,这一做法有助于解决大跃进造成的国民经济失调,但计划经济体制本身的缺陷则没有去除。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我国一些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通过对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实践探索,总结分析了通识教育模式下学生党支部工作的现状,提出了通识教育模式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汪浩 《理论界》2014,(2):16-18
我国政府道德责任是政府责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进行政府道德责任建设必须要理清三个理论前提:一是建设责任政府;二是政府道德责任建设的必要性以及责任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三是政府道德责任的范围,即责任政府在政府道德责任建设中承担多大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科嘉 《理论界》2014,(5):118-121
1943年前后,闻一多从诗人,学者、再到民主斗士的重要转折与他爱人民的政治思想密不可分。从倾心文化爱国和崇尚"国家至上"转变为深信"人民至上"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从对国民党的拥护转变为对共产党的向往。他变的是政治立场和信仰体系,不变的是挚诚的爱国情怀。分析他政治思想变化的原因,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厘清战略文化这一概念的由来及其内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和合意蕴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袁会敏 《创新》2013,(6):26-29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虽然保护生态是人们的共识,但如果利益关系处理不当,生态文明建设就不能顺利推进。制度经济学认为,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在进行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必然会有利益矛盾。制度的意义就在于对个体的利益进行整合,降低交易成本,使不同经济主体在制度的框架内进行活动。然而,产权制度、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和非正式制度的失衡使得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因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屡屡发生。只有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才能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才能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蕾 《理论界》2013,(3):55-57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多元化,也出现了文化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质,它是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渗透在其语言、宗教、哲学、法律和社会习俗中的社会意识形态表现。如何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既参与全球经济的发展,又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创新性,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