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01.
张资平的小说创作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一方面对教会及教徒的阴暗面竭力揭露针砭,另一方面他又在其作品中努力弘扬着救赎、忏悔、宽恕等基督教思想,这似乎构成了张资平小说中的一种矛盾。张资平的小说创作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他在创作中对《圣经》教义的引用、对《圣经》典故的借用、受《圣经》构思的启迪等方面。张资平的小说创作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在文学创作中给后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分析了作为上源文化的《文子》对屈原思想发生作用的可能性,并对《文子》思想与屈原思想构成素质进行了比较,从而看出同处南楚文化发展链中的《文子》对屈原思想的影响之深刻。  相似文献   
103.
王吉鹏先生"在更加广阔的时空范围内研究鲁迅",将鲁迅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在更加广泛深入的文化视閾中研究鲁迅;他以十分开阔的学术视野,在对于鲁迅作品细致深入的解读中,努力道出其独到的见解与认识;他常采用十分新颖独到的研究方法,对于不同研究论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显示出其在鲁迅研究中执著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4.
宋代诗话对诗意进行了多方面的建构 ,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从审美本体角度 ,明确标树“意”为诗歌创作和欣赏之本 ;二、在诗意表现上则反复申论了意在言外、立意深远、合于风雅之义等一系列要求 ;三、从意与言、与境、与因袭、与用事、与偶对的关系角度具体探讨了诗意的创造。此三维视域的开掘 ,为后世更深入地建构古典诗意理论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大片忽视了影片的伦理色彩、人文精神、思想深度,华丽的形式与苍白内容形成了巨大反差,奥斯卡情结、商业化追求和编剧的弱化是导致中国大片如此状况的原因;影片《英雄》摄取了众多中国传统元素,在暴力成为影片的突出场景时却难觅人性人文精神,它混淆了秦王统一霸业与人民和平愿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刺秦”历史观;电影作为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应该是诗、画、情、思的有机结合,而《十面埋伏》中的爱情恰恰缺乏人性的高贵和情感的深刻;过于强调娱乐性,过于追求风格的华丽与美艳,过度强调感官冲击力,导致《无极》忽略了对善良心灵的建构与升华,丢失了大片语义骨架之精深,没能成就大片的艺术精神境界;作为本土电影,《夜宴》“中国味道”甚淡,“东洋风味的汉文化表达”让观者有种找不到北的诧异,而对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隔膜和把握上的失控,限定了《夜宴》艺术品格的高度,商业票房意识的无限张扬,终使影片沦入整体空洞和庸俗命运;《满城尽带黄金甲》将精力财力都置于形式的豪奢、场面的恢弘、色彩的绚烂上,却缺乏对于剧本的精心构思,从剧情构思、人物性格到细节台词等,都采取从《雷雨》中“拿来”的拷贝方式,缺乏创造。  相似文献   
106.
“圆形美”是我国十分古老而又重要的美学思想,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圆形美”的美学思想对我国的艺术创作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追溯这一美学思想的哲学渊源及其对我国艺术创作的影响,并着重通过对文本的剖析进一步揭示我国古典诗歌抒情话语中所蕴含的“圆形美”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7.
冰心小诗的主题是多样化的,情感是丰富的,艺术风格也是独特的,而且富有启迪质。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单一意象的取用。分析了单一意象对各个特点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8.
严谨的创作态度,卓异的文学才华,深沉的浪子情怀,成就了古龙独特的现代神秘的浪漫主义艺术世界。漂泊主题的抒写,乃是古龙艺术世界最为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9.
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对生命与政治关系的洞察来源于阿伦特、本雅明和福柯三位思想先驱。阿伦特通过对"政治生命"和"单纯生命"概念的区分,试图将政治共同体奠基于单纯的政治实践。这一思考产生了单纯生命的悖论:单纯生命既构成政治共同体的基础,又是消解政治共同体的根本因素。本雅明利用"牺牲"概念和犹太—基督教神学传统,消解了阿伦特的悖论,却将政治行动转化为维护律法的暴力行为,并在献祭—净化的循环中,将纯粹生命本身转化为律法实施的最高目标。阿伦特和本雅明的哲学和神学反思最终在福柯对现代政治技术的分析中,呈现为现代生命政治内在的实践逻辑,人的自然生命成为政治的目标,却在被政治技术的抽象化利用过程中,转化为"赤裸生命"。借助于三位思想家的论述,阿甘本重建了生命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关系,他认为,赤裸生命就是人类生命的"门槛"(threshold):它处于生命的存在和消亡之间,将政治权力最为悖谬的两种功能,即捍卫生命和威胁生命同时表征出来。  相似文献   
110.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我国学术界对罗斯的介绍和研究主要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并且至今比较零散,主要是介绍性的文章、翻译作品和研究综述,但相关研究成果与罗斯创作的数量和质量应具有的研究程度无法相提并论。罗斯的创作体裁很丰富,包括剧本、舞台剧、文论等,因此,罗斯研究还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