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讲话》对左翼文学的吸收与改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 《中州学刊》2007,1(4):217-220
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红色的年代”,知识分子纷纷“左转”,“以俄为师”加快了文学与革命的结合、文学思潮与社会运动的一致。40年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吸收左翼文学的党性、阶级性的同时,也在改写着左翼文学的自由性、松散性,确立工农兵文学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2.
滥觞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小说至三十年代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题材、背景和性格刻划来看,中国现代小说的进展清楚地显示了从二十年代早期以城市为背景的自传体裁转变到三十年代以后描写农村范围的乡土文学”。描写乡村社会农人生活逐渐成为三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主要题材,以至于当时甚至有人惊呼“几乎所有的作家全写农村去了”。其中左联作家的乡土小说创作获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3.
杨剑龙  李伟长 《江汉论坛》2005,(12):117-121
贾平凹的长篇新作<秦腔>展现了中国当代农村真实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作家拳拳的乡土之情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作品写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采用了环形的故事结构和密集的流年式写法,他是以对于故乡农村十分复杂的情感来叙写故乡的,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子,采取故事中人物的叙述与故事背后隐藏的叙述者交织的叙事视点,塑造了几十个性格鲜明的乡镇人物,夹杂着大量的方言土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修辞策略,是一次新的卓有成效的艺术探索.  相似文献   
134.
以往学界认为 ,唐诗繁荣的局面是当时经济昌盛、政治稳定、思想环境宽松等特定条件所促成 ,也是诗歌自身传统发展的结果。本文则认为 ,唐帝王的个人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 ,唐代君主亲自作诗引领时风 ;其次 ,敕编典籍滋养诗人 ;最后 ,以诗取士发现诗才。惟其如此 ,唐诗创作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35.
作为 2 0世纪文化重镇的上海 ,其文学的发展与嬗变是引领中国文学之潮流的。可以这样说 ,倘若没有上海文学的发展 ,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会迟缓得多 ;倘若没有上海文学的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就会单薄得多。上海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中的意义与价值是多方面的 ,尤其在文学启蒙的缘起与构成、文学新潮的引入与探索、通俗文学的勃兴与发展等方面 ,上海文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6.
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样式,有它独特的体性。本文按照“循名责实”的原则,从词的三种不同名称——曲子词、诗余和长短句入手,分析和探讨了词“别是一家”的基本特性,认为娱乐性、抒情性和长短句是构成它本质的三大要素,其中“缘情”一项是奠定词体并贯串始终的最基本的规定性。文章还从我国古代诗歌传统中“言志”和“缘情”的不同走向,揭示出词的文学特征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7.
“桂香”是指生长在印度的一种植物tagara的香气。“桂”是tagara的意译,它的学名叫做tabernaemontana coranaria,是一种属于夹竹桃科山辣椒属的植物,它的叶、皮、根均可入药,也可以制成香料。tagara逐字音译为“多伽罗”,也音译加(兼)意译为梵汉合璧词“多伽罗香”。“多伽罗香”也叫做“零凌(陵)香”。“多伽罗”又写作“多伽留”“多揭罗”“多伽楼”“多伽娄”。  相似文献   
138.
本文从《故事新编》与《神曲·天堂篇》结构、题材的相似性人手,探讨但丁对鲁迅的影响,进而指出鲁迅晚年在思想上"没有走向天国"的原因,为鲁迅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9.
140.
16世纪朝鲜朝诗坛由宗宋转为宗唐,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在学习对象上由宋调转为唐风,尤其是对杜甫的全面推崇。在此过程中,“湖苏芝”(郑士龙、卢守慎、黄廷彧)所起的作用极为关键。三人身居高位,汉诗造诣深厚,推动了当时诗坛宗尚风气的转变,其中,卢守慎是朝鲜朝大力学杜的汉诗人,他与“三唐诗人”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对朝鲜朝诗坛诗风转变贡献最大,后来诗人鲜有逾越者。“湖苏芝”的诗学主张及汉诗创作,推动了朝鲜朝诗坛学唐浪潮的兴起。这表明在明七子宗唐复古论传入前,朝鲜朝诗坛已经萌生出由宋转唐的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