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12.
本文认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内含着一个它由此展开论述的辩证逻辑结构;以这个内在结构为根据,才能对《讲话》所论有较恰当的理解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对卢卡奇一直是肯定和赞扬者居多,但在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卢卡奇却遭到过严厉的批判。60年代以后,卢卡奇在西方受到特别的推崇,与此同时,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对他的评价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从批判否定转为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这些选秀节目中的"好男儿"形象中蕴含着丰富的当下时代信息.男性的"中性化"体现了强烈的个性张扬,而这种个性突显正是男性在当下竞争社会中承受重压的映照;男性的"审美化"宣告了男性中心地位的终结,并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男女关系;男性的"消费化"显示消费时代,"男性身体"已成为商家所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型商品.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性为衡量的主要尺度--也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开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标志是,它具有了不同于以往一切文学的现代性.现代、现代化、现代性三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社会的现代性与西方启蒙现代性在追求自由民主、社会进步、科学和真理、个性主义、理性主义、人道主义等方面基本一致;西方现代性在发展过程中有内在矛盾,中国现代性亦然,青年鲁迅对此有清醒反思;由现代性角度切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开端可以定在19、20世纪之交或20世纪之初.  相似文献   
16.
胡乔木同志最近指出:“要把上海市发起的‘振兴中华’的职工读书活动推广到全国去,努力使我们全国的工人都逐步形成为有觉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科学知识、遵守纪律的四化建设大军。”根据这一精神,笔者在全面了解基层读书活动基础上重点调查了上海市静安区工人俱乐部坚持举办文学辅导讲座及文学学习班的情况,他们利用文学的特点,使广大职工在活动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益,对建设“两个文明”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静安区工人俱乐部文学读书活动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7.
著名儿童文学史家蒋风教授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研究、教学五十余年,先后出版了《中国儿童文学讲话》、《儿童文学概论》等论著,主编《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等,累计出版著作三十余种。最近,他又出版了《儿童文学史论》(希望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这是作者从事中外儿童文学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五卅”运动对新文学运动、作家思想、新文学创作及其作品的题材、主题、思想内合、文学形式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前期著述中最主要的两部著作是《谈艺录》和《围城》。这两部著作堪称这一时期的双壁。两部书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创作的关系。探讨两部书之间是否有关,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杨绛曾经引述过钱钟书35岁生日诗中的两句:“书癖钻窗蜂未出,诗思统树鹊难安”。两句诗前句当指《谈艺录》,后句当指《围城》。杨绛引这两句诗,用意是描述钱钟书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兼顾不来的情景,实际上理论和创作“兼顾不来”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其正面的情景应当是创作欲最旺盛的时候理论和创作之间  相似文献   
20.
王运熙等主编的7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规模空前的古文论巨著。它阐述了上下数千年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全过程,发掘出许多罕见的珍贵史料,对重要批评家与论著,都运用系统论研究法,作了富于开拓性剖析,展示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丰富多采和灿烂成就,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和创作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有益的启示,使古文论探索的思维空间大为拓展,实堪称20世纪集大成的古文论巨著。本书显著特点是论述某一批评家,总是注意他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联系,注意他的理论观点与批评实践之间的联系,有时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