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小说童话是在19世纪后半叶萌生,在20世纪取得繁荣发展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在世界儿童文学的潮流中越来越占与据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目前中国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中,小说童话并没有被作为新的文体来确立,而是被湮没在与其性质有别的童话之中。本文论述了确立小说童话这一文体的文学史、语义、文体学上的依据,探讨了小说童话的本质、产生的原因及其艺术魅力。提出并解决这一理论问题的意义在于:第一、有助于廓清世界儿童文学史发展阶段的轮廓;第二、澄清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中,特别是幻想故事型作品系列研究中的概念、术语上的暧昧和混乱;第三,给萌生中的中国小说童话创作以理论上的参照。  相似文献   
72.
汉字的性质、特点与汉字拼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汉字的性质、特点与汉字拼写紧密相关,同时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汉字是一种拼形文字,即以象形字或其他独体字为基本图形,通过图形拼合的方式来达到记录汉语的目的。由于基本图形多为形义统一体,所以,汉字的意义一般可由图形拼合表示出来。无论会意字、指事字还是形声字,其字义的表示都是通过图形拼合的方式实现的,而占汉字百分九十五以上的字是会意、指事、形声字,所以,认为汉字是一种拼形的文字是有充分的根据和理由的。作为一种拼形文字,汉字有如下几个特点:(1)表意的直接性;(2)图形的整一性;(3)结构的立体性  相似文献   
73.
山丁是东北沦陷区乡土文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乡土文学在特定时空中感发,呈现出复杂的内蕴。《绿色的谷》容纳着山乡民俗,深藏着民众的生命精神,恰与“现世的魔障”形成对照。作品不无“走了样”之处,但凝结着民族的忧患和乡土风情。  相似文献   
74.
怀疑《列子》为伪书的人,其着眼点,大都集中在这部书所记述的内容,编录的体系,反映的思想倾向,及其引述的史实上,从汉语史及词汇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却非常薄弱。如《列子》中出现的“兰”、“住”、“憾”三个字所使用的词义,实乃晋代以后才出现的词义,足证《列子》乃东晋的伪作,而非先秦典籍。  相似文献   
75.
1 春柳社在日本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之前,国内学生演剧已多有所闻,但由于传统观念意识的制约,国内学生演的新戏,还有较多的戏曲因素,例如加唱、用锣鼓场面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历来看重春柳社在中国话剧创始中的地位,即使它不算是第一个演新戏的团体,却是第一个演“绝  相似文献   
76.
恩格斯不仅十分重视方言研究,而且在研究方法上有其独特之处。一是博采众长,批判吸收,有独立见解;二是重视共同点,也不忽视差别点;三是把方言研究放在一定时间、地域、人文环境中;四是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分析识别。恩格斯认为方言是时代的见证,而时代对方言的影响亦是有限的。恩格斯对“方言语族”的界定,把人们对方言的理解引向一个新的广度和深度。《法兰克方言》对于人们消除对方言的偏见,正确、科学地认识和研究方言,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7.
表现返城后知青题材的小说,处在城市与乡村的两种价值选择中。在这两种价值选择中,作家们都表现出一种理性思考的倾向,即一种对人之存在为何的思考。孔捷生、王安忆、张承志的作品在走向乡村的过程中,完成的是一个设定家园又模糊家园的过程,更多关注的是对生命、存在的哲理探寻,这是一个“夸父追日”式的寻求。  相似文献   
78.
两汉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献纳辞赋的风气,以及乐府等文化机关的设立,促进了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两汉文学呈现多元的发展态势,文人的独立和依附,作品的浪漫与现实,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构成壮丽的文学景观。汉代文学和经学双向互动,作家群体中不乏经师儒士,铺张扬厉的文风和繁琐的解经风气交相辉映,文学的重摹拟和经学的固守师法家法互为表里。文学和经学都经历了由繁入简的演变过程,汉代文学思潮亦深受经学影响  相似文献   
79.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是近年学术界关注并引起争论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现代性的基本价值内含、现代性与现代化的联系与区别、社会现代性与美学现代性的产生及其联系与区别、现代中国对西方现代性的歧异性理解引进与实践、如何理解看待文学现代性等问题,分别作了阐述。其中着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联系理论与实际作出了较独特的阐释,认为不仅应该从文学文本的内容与形式、而且应该从文学文本之外的文学生产方式和体制、从中国现代化进程形成的社会文化语境来理解和评价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并对何谓文本内的现代性和文本外的现代性,作了具体的诠释  相似文献   
80.
由于游牧文化与农业文明的融汇,骑射活动普遍渗入中土的时令习俗中。上巳节在祓禊洗浴、饮酒吟诗之外增加了骑马射箭的项目,重阳节也在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的基础上安排狩猎活动。中国古代文学对于这两个节令时俗的演变作了艺术的再现,从而使反映上巳和重阳习俗的作品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迥然有别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