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认真学习和研究小平同志阐明的经济理论,对于理解我们党制定的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对于指导当前的经济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是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胜利前进的旗帜,其内容十分丰富。笔者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试作探述。  相似文献   
32.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卓越贡献和他在中国革命史上无可替代的作用早已为世所公认。毛泽东之所以能从中国近代革命的失败怪圈中跳出来,正确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毛泽东具有科学的国情观。而毛泽东所以能具备这种科学准确的国情观,则根植于他的实践活动。在科学理论、方法指导下的实践使他具备了对社会现象和实质非凡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33.
本文侧重探讨了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认为解读科学发展观必须详察其人本向度.本文首先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的三大创新,进而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本向度包含内涵之维、本质之维和价值之维三个方面,最后提出并阐明了贯彻科学发展观需要着力解决的若干认识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4.
南京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不容忽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在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些问题不容忽略。首先 ,应解决工业化发展的产业定位、区域定位和在未来发展中的定位问题 ;其次 ,要做好南京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规划、布局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规划 ;第三 ,南京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中应凸显南京的制造业特色、科技产业的特色和人文产业的特色 ;最后 ,南京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应有历经挫折的思想准备 ,市场取向的体制保证 ,适度倾斜的政策保障以及在开发建设中保持南京古都的原有风貌。  相似文献   
35.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界,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手稿》以前,属于科学实践观形成的准备阶段;从《手稿》开始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属于形成阶段。本文的探讨侧重于后一阶段,力求为科学实践观形成的思维历程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相似文献   
36.
传统至今,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都用"无为而治"或"无为"、"有为"等哲学思想解释西汉初期的"黄老之治",并用"曹随"、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尊儒"的建议等作为"黄老之治"的起点和结束,笔者认为欠妥."黄老之治"要分"黄帝之治"和"老子之治",要从政治思想上看问题,黄帝的政治思想是"法治",老子的政治思想是"德治",在"黄老之治"时期,二者是交替为主的."曹随"只是"老子之治"的起点,"黄老之治"的起点是"黄帝之治",即"萧规"时期;"黄帝之治"早于"老子之治"退出历史舞台,是"黄老"内部思想斗争的结果;"老子之治"后退出历史舞台,是汉武帝采纳王臧的建议"绌抑黄老尊崇儒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
邓小平领导理论的形成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博学的知识基础、精湛的哲学基础、独特的个性基础。邓小平领导理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包括本质论、体制论、决策论、人才论、艺术论。邓小平领导理论具有强烈的务实性、深刻的人民性、辩证的统一性、显著的创新性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的领导理论与实践,既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时期领导的认识的深化和理论上的升华,又赋予了时代特征的新内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  相似文献   
38.
中国古史分期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是长期困扰史学界的一个大问题,从二十年代到现在,讨论已经进行了六十年。六十年来,研究成果虽然显著,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分期思想越来越乱,分期观点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成文的看法已不下十种:西周初年封建说(范文澜),周宣王“不藉千亩”封建说(李亚农),春秋(东周)封建说(唐兰),鲁“三分公室”封建说(薛其晖),战国公元前481年封建说(杨宽),战图公元前475年封建说(郭沫若),“商鞅变法”封建说(田昌五),秦统一封建说(金景芳),汉武帝“罢黜百家”封建说(赵锡元),东汉光武“释奴诏”封建说(郑昌淦),魏晋之际封建说(何兹全)等。笔者认为,以上各家无论从分期理论、分期方法乃至最后分期观点,均欠科学。本文试图对此谈点新看法。  相似文献   
39.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我国改革实践沈茂棠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突破传统观念的理论创新,是以社会主义与市场兼容性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它回答了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重大问题,从而成...  相似文献   
40.
中国入世后,要实现政府运作方式10个方面的变革与创新,即从权力行政为中心转向规则行政为中心;从政策行政为主转向依法行政为主;从全能行政转向有限行政;从微观直接行政转向宏观间接行政;从暗箱行政转向阳光行政;从利益行政转向公平行政;从“任性”行政转向诚信行政;从免责行政转向责任行政;从管制行政转向服务行政;从低效行政转向高效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