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9篇
统计学   1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曾经破碎悲壮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广袤灾区,一片生机勃勃,3年重建,既是物质重建过程,也是灾区人民精神文化的重新架构过程。以灾区重建现实为背景,运用丰富、翔实的资料,从物态、制度、行为和意识四个层面诠释了重建文化的内涵,并挖掘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的文化元素,展示了四川灾后重建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重建,形成了以民族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石的独特亚文化即“重建文化”,它不仅属于四川,而且是属于全人类文化宝库的财富,对整个人类抗击自然灾害和灾后重建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川、粤、港、澳合作在区域总体竞争力、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增长基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天然优势,讨论了四川企业市场拓展存在的“内外受压”局面与“殊三角”企业发展存在的“瓶颈”,认为四川在灾后重建、扩大内需、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川粤港澳合作的新机遇;研究了川粤港澳合作的模式与平台,将四川与广东、香港、澳门四地形象地比作古老的“金钥匙”,作为资源基地的四川是粤港澳经济发展的手柄,粤港澳是四川的出口平台,川粤港澳应本着互补、共赢、合作、发展的原则,打造共生经济体。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二元结构是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障碍。四川虽然总体上进入到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阶段,有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些条件,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矛盾。要实现城乡互动、工农相促的协调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产业支撑,着眼长远发展,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以城带乡、城市支持农村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大,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城市发展水平也不高,对农村的带动能力和支持力度都还很弱小,在城乡发展上依然…  相似文献   
14.
15.
2009年四川经济工作,基调是“止滑提速、加快发展”,旋律是“加快”与“提前”,工作是抓住“两个机遇”,推进“两个加快”,“三个全面推动”。  相似文献   
16.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远未结束,对世界经济的危害还会加重,对中国的影响还在加深,世界经济在未来三年内所面临的将不是通胀威胁而是通缩危险。面对这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破坏最甚、危害最大的危机,中国应把握“两大历史性机遇”:一是迈向成熟经济体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二是我国参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机遇。只要我们科学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完全可以将危机变成机会,解决中国经济中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未解决的问题,使中国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18.
新中国成立的“制度转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富有凝聚力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的“体制转轨”,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为民族复兴营造了富有创造力的经济环境;而当前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上升到“革命”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文化事业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财力限制和其它一些原因,文化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为了繁荣和发展我省的文化事业,必须针对一些主要问题,在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探讨了人们应对与抗击这场金融危机的“机动帆船”理论。从内力、外力及两者合力三方面讨论了实现经济较快恢复发展、抗击与战胜金融危机的方式方法,将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加快改革比作“机动帆船”的发动机,是抗击金融危机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内力;将国际合作、群众信心、历史借鉴比作“机动帆船”的船布帆,是抗击金融危机的具有可发展性的外力;将力量均衡、调控有度、监管到位比作“机动帆船”的方向盘,是抗击金融危机的具有可调控性的合力。分析认为:单靠内力或外力的驱动都不可能战胜金融危机,只有将内力与外力有机整合形成合力才能达到目标。此理论对国际合作与跨越式发展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