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73篇
社会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品质。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 ,他们总是紧跟历史潮流的推进 ,及时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等观点 ;列宁、毛泽东初步论证了科学技术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江泽民则进一步指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就这样在创新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  相似文献   
12.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经世致用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同为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在社会变迁、人才观、华夷观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但他们的个人性格、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历史机遇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又决定了他们在对社会革新层面的理解、对东西文化关系的认识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13.
积极鼓励学生广泛参与高校管理,是党的育人宗旨的客观要求,是学生权益得到最大保障的前提,也是搞好高校管理工作、促进高校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历史与现状、积极作用的分析人手,提出了新时期高校有效发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用性别分析的工具,从文化的视角把身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巨大变迁中的弱势群体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就业中存在性别不平等状况,揭露了性别不平等背后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分析了社会制度和结构中造成和影响性别不平等的文化机制,认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文化的堕距是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源,提出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对解决性别歧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低薪引起的自卑心理、工作条件引起的不满情绪、不公平待遇引发的隔离感、城乡文化差异引起的失落感直接导致了农民工的大量回流。应从社会机制的建设、硬件设施建设、宣传和疏导等方面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农民工的作用,以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存在明显的公共绿地提供不足.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深入剖析多重委托代理中参与方,包括市民、中央政府、以及与房地产利益集团有紧密利益链条的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过程,可以找出最佳的激励机制,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互利共生理念,是在反思人类生存危机、批判西方主客二分与人类中心主义过程中产生的,但它不是向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的复归.通过探讨这一理念的内涵、实质及意义之后认为,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再到互利共生,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互利共生是在马克思主义主客统一观基础上对前两个阶段的扬弃.互利共生的实质不是"融合",而是协同进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高校网上马克思主义教育阵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建设因特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以及利用因特网开辟马克思主义教育新途径等问题,以期达到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西方科学家视野中科学与宗教是和谐一致的关系.西方科学家都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趋向,这种趋向决定了他们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但是,这些科学家信仰的上帝与一般人所信仰的上帝是有区别的一般人信仰的上帝是拟人化的上帝,而西方科学家信仰的上帝是安排自然秩序的上帝;西方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中从不怀疑自己的追求与宗教信仰的一致性;科学与宗教相互依存并不存在冲突,科学属理性知识而宗教属人类信仰,二者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科学解决的是实然问题而宗教解决的是应然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自由恋爱作为婚姻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普遍关注.他们在批判传统包办婚姻的同时,大力张扬自由恋爱,对自由恋爱的内涵、价值、伦理要求及其途径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建构,形成了一种颇具时代特色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不仅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对现代情爱观的形成和人的近代化进程有其积极作用,但思想中某些方面也表现了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