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73篇
社会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反腐倡廉是一项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纪检监察干部能不能廉洁自律,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能否取得成效。廉洁自律是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工作的基础,也是纪检监察干部最基本的品质。纪检监察干部应充分认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加强理论和法律法规学习,保持高尚的人格追求,自觉接受监督,努力做到廉洁自律、拒腐防变。  相似文献   
32.
老子的社会和谐思想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把“和谐”作为“道”的基本特征和万物一体共生的第一性存在状态,将人类与自然包容于一体。二是展开和谐社会的建构,奥秘是把主体性的“有为”政治基于“无为”的“道性”展开,关键是“让民自化”,以达成社会和谐。三是在社会实践的生活层面上,在“道之动”的辩证本性中确定循道的主体取向,主张“尊道贵德”行“圣人之治”和推行“三宝”思想。老子的这些思想对处理当前人类的关系困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中国历史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以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看,不能一概否认民主在剥削制度下的存在性,恰恰是由于民主在一定范围内专属于统治阶级,因此随着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基本作为基本要义的民主是伴随着统治阶级的更替而改变和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民主也是近代在追求理想社会制度中不断得到完善发展的。  相似文献   
34.
何小英 《船山学刊》2005,(3):184-186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以人才和知识为支撑,对教育人才道德品质、思想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特别提出了最高也是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负有神圣的历史使命和光荣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35.
等级观念对我国封建婚姻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联 《船山学刊》2005,(1):55-57,36
在古代中国宗法等级社会里,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不仅使良贱相婚成为法令上禁忌,而且也使良人内部亦存在士庶不婚的鸿沟。其直接后果是,社会上出现一个又一个封闭式婚姻圈,使人类自身生产难以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36.
向警予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早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家,向警予在五四时期发表了大量专论妇女解放的文章,相当深入而又全面地阐述了妇女运动的发生、目的、目标、途径和策略等问题,强调了知识妇女和劳动妇女相结合、女权运动与民权运动相统一的重要意义。这些理论对于推动妇女运动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7.
试论转型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杨 《理论界》2007,2(4):17-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本文以马克思的三个社会形态理论、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人性论为理论基础,从社会震荡导致的价值冲突角度深入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体系涵盖的五个内容架构,提出在多样性与主导性、社会性与自我性、尚义性与求利性的辩证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8.
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伦理层面所面临的政治合法性与统治权威性的双重挑战,在吸收中西方伦理思想合理成分以及在对苏联和东欧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方面教训反思的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伦理建设的理论,并逐步形成了关于执政党伦理建设的崭新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9.
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美维度的思考和研究,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命题。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的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美的提出,审美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把审美理论借鉴到内在审美思考的必然逻辑,意味着党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传统的以“教育主体”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教育客体”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40.
邱若宏 《天府新论》2005,4(6):88-90
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日本统治阶级一贯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并把中国和朝鲜作为它侵略的主要对象。随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的激化,日本这种侵略扩张野心日益膨胀。而欧美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助纣为虐,为日本军国主义进攻朝鲜和中国提供了奥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