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构建"两型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所提出的新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两型社会建设中,青年是重要的参与者,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本文对"长株潭"三市企业青年认知和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企图对进一步引导企业青年积极参与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2.
源于西方语境的治理理论谱系呈现出从“统治”到“治理”再到“元治理”的过程,基于国家中心的“元治理”对研究中国基层治理中的国家“再造中心”具有较强解释力。研究发现,在S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中,国家并非直接实行自上而下强制性动员或行政命令,也并非依靠去国家化多中心治理,而是实施间接性、影响性控制行为,通过科层治理、市场治理和网络治理的策略性组合,经由国家引领治理全局和国家治理中心地位,经由治理权力集中和多治理主体合作的“双轨政治”,实现元治理下国家在场与“中心”再造,实现管理有效与治理民主兼顾。在搬迁阶段,作为国家基层代理人的地方政府,受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搬迁锦标赛驱动,经由“文件政治”“会议政治”与“战时化叙事”,重建科层内部权威秩序;在治理阶段,则通过“去行政化”激活居委会,以“服务治理”促党建引领,经由物业与居民矛盾的“强制性协调”、生产空间政治化及居民自组织依附式发展,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国家在场和“国家中心”再造。  相似文献   
73.
在中国国家法与传统习惯法的交叉地带———农村 ,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和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农村和城市的“二元化”格局。在实施了将近 2 0年的农村自治以后 ,现在中国农村的权力结构是什么状况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颜敏 《社会》2004,(6):15-17
近20多年来,国内大学的社会学教育进 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然而,在社会学的发源 地西方世界,近来却兴起了一股影响巨大的“社会学终结论”思潮。人们开始质疑“是否有一门后现代的社会学”,甚至提出“社会学理论的终结”(齐格蒙特·鲍曼,2001:251-276;史蒂文·塞德曼,2001:159-187)。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怀疑和争论,例如在皮诺切特之后的智利社会学界(塞西利亚·蒙特罗·卡萨索斯,2001:16~23)。我国社会学教育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国内无论是普通民众、政府官员还是相当多数的专家学者,对社会学在中国的现  相似文献   
75.
安琦 《兰州学刊》2009,(11):182-183
文章通过对女鬼故事的文本分析、中国女鬼文化的形成以及女鬼形象的现象学分析,揭开在女鬼恐惧背后所隐藏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异化,以及对女性力量的畏惧。  相似文献   
76.
城市边缘群体的住房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住房改革的本意是为了改变计划体制下福利分房的不公正性,但是由于社会分层和制度排斥的事实存在,城市边缘群体的住房利益仍然得不到保障。研究发现城市边缘群体内部住房利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化,原国有企业的人员因其曾得到过单位住房资源,其住房条件要优于其他边缘群体。此外,在实际的住房保障体制中大量城市边缘群体中的“夹心层”以及“外来流动人口”被长期排斥在外。笔者认为,发展廉租房,扩大廉租房的供应范围,是解决城市边缘群体住房问题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77.
本文采用时间类型划分的二分法,把乡村时间分为农业生产劳动时间和非农业生产劳动时间,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传统乡村劳动时间的特殊性:生态意义和文化意义,并探讨了其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关系,从乡村劳动时间特殊性角度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新进行了社会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78.
学术界对于地方乡镇的崛起有诸多的理论解释模式。通过对湘中M镇经济崛起的实地调查,发现:转型期中国乡镇的崛起,地方精英与社会网对乡镇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9.
董海军  伍晗 《西北人口》2009,30(6):77-80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全球金融危机与就业压力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转变对于隐性就业的认识和评价十分重要。在指出社会对大学生隐性就业的偏见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毕业生隐性就业的现实与积极功能,提出了转变观念、重新认识这种职场选择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在城市文化向农村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国农村住房建筑形式呈现单一性发展趋势,逐渐丧失建筑文化的多元性。本文结合社会不同主体对农村住房建筑文化理解的差异性,从文化社会学视角探讨了农村住房建筑形式独特性丧失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