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23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01.
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程洁 《管理科学》2002,15(1):79-80,F003
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其核心价值观是尊重人、关心人、实现人的价值.这一核心驱动力无不贯彻于人本管理的思想体系以及具体方法之中,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就是这种核心价值观的竞争.它激活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创建企业长久不衰的品牌,树立文明健康的企业形象,形成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只有在理论上认识人本管理的伦理内涵,才能使实践中的企业管理革新秉持人本管理这种先进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2.
定罪三段论特殊论的主张是错误的,定罪三段论必须遵守三段论的规则。否定式定罪三段论的问题可以通过定义置换方法或推理变换方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3.
新时期如何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加强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设,一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二是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三是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相统一;四是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五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六是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4.
邓小平毕生致力于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鉴于中国的农业大国的现实国情,他更注重保障与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的基本观点,认为农民的利益应当是全面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与文化利益。邓小平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现实,积极探索实现、维护与保障农民利益的有效的途径,采取行之有效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民利益思想。  相似文献   
105.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面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对于对立统一规律、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以及如何认识与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方面,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矛盾观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了毛泽东矛盾观的正确方面,扬弃了其中不正确的不恰当的部分,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与措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6.
墨子和边沁分别是中西方倡导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 ,两者的理论有一定相似性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文章重点比较分析二人功利主义思想的异同点 ,并探讨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当前在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过程中 ,“家长的道德素质亟待提高”是制约着家庭道德建设的“瓶颈”。社区是家庭的载体 ,它是链接宏观社会与家庭成员个人的微观社会。社区在现代社会中日益成为重要的生活共同体。将社区作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的一个基本途径 ,充分发挥社区对其中居民的影响作用 ,对于提升社区中各家庭成员们的道德素质 ,具有从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其他途径实施道德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区中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不仅十分必要 ,而且具有基于社会学理论支撑的现实可能性。通过社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 ,是对以家庭、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途径实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发展和完善 ,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8.
邓小平经济建设的辩证法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邓小平在经济建设中的矛盾辩证法思想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是对社会发展不平衡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体现了质变与量变、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统一;邓小平关于发展 与发展手段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9.
适度性原则:人类活动理念的变革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活动的适度性原则 ,是对人类与自然辩证关系的自觉意识和深刻把握 ,是对工业文明时代追求生产和消费无限增长的超限性、无度性人类活动的批判否定 ,是对自然征服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的扬弃 ,是人类活动及其理念的现代性转向 ,是人类在较高层次上对自身活动的理性约束与规范 ,是未来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这一理念的理论根据 ,是人—自然—社会所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它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以及同代人之间的利益均衡、当代人与后代人利益的兼顾和公平  相似文献   
110.
赵炎才 《天府新论》2007,(5):123-128
民初谷钟秀等人以道德救亡为主旨,围绕理念上肯定道德对于民主共和的价值,理论上诠释道德因时更张与时俱进,目标上努力铸就共和道德精神,内涵上确立国民道德规范,方法上以重塑政治理想人格为要途等方面作了系统的理论诠释。此举与学理清算名实相悖、"官国"与"恶精神"、政治人格卑劣、社会人心颓废、社会思潮隳堕等弊害联系在一起,欲藉反省自爱、外在逼迫、示范作用、政治社会分离等方法以重铸近代政治理想人格,进而达到挽救民国危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