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国际政治学界引起了激烈而持久的争论.中国学者对它的评论大多局限于政策性的评价与立场性的批判.本文认为,"文明冲突"论对于如何看待冷战后全球政治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理论范式.本文试图从学理上与政治思想上对"文明冲突"范式的理论假设前提、该范式的内涵界定以及文明的未来走向等问题做出客观评析. 相似文献
62.
黄士平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4):67-69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次明确提出的“必要礼仪”的概念 ,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所倡导的“必要礼仪” ,应该是消除了旧时代色彩和剥削阶级印记、摈弃了繁文缛节和形式主义并且顺应时代和社会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礼仪。 相似文献
63.
解丹琪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2):95-9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的会议主题,也是我国小康目标在贫富观的历史变革中日臻完善的结果。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对发展目标的历史选择分别体现出贫富观的不同时代特征。对儒家传统文化浸润的中国人而言,先秦儒家的贫富观在这一变革中始终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且至今保留着极其丰富的伦理价值、人文内涵,十六大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便充分体现出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64.
李彩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1):122-126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劳资两利作为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之一,但在具体执行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还是发生了错误偏向,主要是"左"的偏向。中国共产党及时纠偏,尤其是刘少奇天津讲话进一步纠"左",在新解放的大中城市深入贯彻执行劳资两利政策,从而使新解放城市紧张的劳资关系趋向平缓,私营工商业也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65.
内部人控制和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到股份制、公司制改造的过程。目前,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普遍呈现出“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的特点,这是现实国有企业改革的起点。国企改革的下一步应是逐步消除“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同的国有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安排的所有权改革,而不能“一刀切”。 相似文献
66.
为了给今后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重点、战略方向和配套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通过湖北省咸宁市生育配套政策的试点,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引入整体性治理理念,从政策主体、政策执行与政策绩效三要素出发,构建了生育支持政策的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研究认为,咸宁市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会化治理模式,宏观层面,政府提供资源和平台,为政策落实提供保障; 中观层面,社区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家庭发展和社区稳定,用人单位提供生育便利支持家庭成员为企业创造价值; 微观层面,弘扬积极的生育文化和生育理念,提升家庭生育意愿,由此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生育支持体系。咸宁市生育配套政策项目试点工作提供的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在推广中需要注重地方灵活性与时效性相结合,使生育配套政策符合当地的实际。 相似文献
67.
叶莉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33-34
亚里士多德主张"中道"的消费伦理原则,反对"浪费"和"吝啬",注重"节制",强调对人们进行消费道德教育.这些对于遏制消费主义的盛行、防止消费不足的倾向、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8.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兰西 (1891— 1937)是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在《狱中札记》一书中所阐述的“实践哲学”及其政治思想在国际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和评议。近年来 ,围绕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以及他的“实践哲学”同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 ,我国学术界也展开了广泛的争论。正确认识和界定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性质有助于深化我国的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一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始终是和意大利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当时意大利革命的阻力在思想上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经济主义、自发论、宿命论和机械决定论 ,二是来自克罗齐的唯心主义。针对这两个… 相似文献
69.
西方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在无限发展观这一核心思想的支撑下,取得了征服自然的节节胜利和工业文明的辉煌成就。现代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认发展存在着条件性和物质制约性以及人自身的匮乏性,因此,以对发展问题进行伦理调节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70.
徐卫国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6):671-675
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和解决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告诉我们,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历史就不能只从狭小的民族圈子中来演绎,应当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即要有世界历史眼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并运用于分析当代世界历史的基本走向和发展大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现时代的主题,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于本国特色,体现了现代化、全球化与民族化、中国化的对立统一,这就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