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2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
汉初重新封立诸侯,其中包括赵、代二国。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一体化的角度来考察二国在西汉帝国中的政治地位和地区特色,冠之以“赵代”,多言其共性。实际上,在从受命立国到其政治使命基本结束的五十余年中,赵、代两国经历了几乎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在本地区乃至全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当时及其后的中央政治决策。笔者不揣浅陋,通过对《史记》、《汉书》的悉心梳理,希冀将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连贯起来,更好地理解或反思汉初的有关政策。高祖时期的赵国,经历了由异姓张氏藩国向同姓刘氏藩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来自于我国北部、西部少数民族的异质文化源源不断涌入中原地区,形成胡风氤氳之势,并对中原汉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社会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接纳、包客和借鉴了扑面而来的胡风,从而也使自己具备了更深厚的发展潜力和更鲜明的特色.汉代胡风对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再一次印证:民族文化的融合从来是双向性的,而非一方对另一方单方面的同化;这种融合更多的是文化的容纳,而不是战争的征服.  相似文献   
13.
绿色革命后印度土地关系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独立后土地改革并不彻底,农村封建土地关系在土地改革后仍然大量存在,制约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在绿色革命的推动下,印度土地关系还是发生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变化。虽然不能对这种变化评估过高,但是它却部分弥补了印度土地改革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十六国时期,由于五胡君主的“正统观”和“汉化”意识,使汉晋以来史官制度得以传承。因各国民族、政治、地域情况不同,史官制度出现异变,形成复汉型、魏晋型、诸侯国型三类。魏晋型居主导地位,其兴替盛衰构成了十六国史官制度发展的主线。官方史学仍是十六国史学的主流,所撰国书主要是前代史和本朝史,国史内容很注意反映本民族的情况,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政治倾向,亦反映了他们的民族意识,此是十六国官方史学最有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理性对抗迷信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独特的文化活动基地;二是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三是浓重的异教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6.
汉代士人“移风易俗”理论的构架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士人“移风易俗”理论的构架及影响孙家洲邬文玲早在先秦时期,风俗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不仅有对各地的物产、方言和音乐等各种外在的、有形的风俗事象的记录,而且出现了某些片断的、但却是导夫先路的论俗之见。尤其是儒法两家着眼于风俗的作用及其与政教、法令...  相似文献   
17.
孟晓雪 《兰州学刊》2008,(2):147-150
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了旨在应对自己盟国,尤其是联邦德国对核武器的需求、维护自身核优势的“多边核力量”计划。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欧洲其他盟国和苏联的反对,美国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这在美德关系中引发了矛盾,推动联邦德国采取更为独立自主的政策,同时也反映了整个20世纪60年代冷战态势的变化。文章力图在吸收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美国外交文件,解析关国采中这一政策的原因,进而透视这一时期的冷战态势。  相似文献   
18.
刘利利 《东岳论丛》2007,(5):138-140
班昭作为儒家知识分子和对于时代风气的态度及由此而生的使命感,从而规定其妇女仪容的目的。班昭自觉地对东汉开放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抵制,她利用和改造儒家的古礼作为思想武器,结合汉代的现实教授后辈,以求矫正时俗。在东汉儒学渐趋没落的大背景下,收效甚微,但却成为后代思想家规定妇女仪容的直接所本。  相似文献   
19.
论鸦片战争前后的中俄边疆舆地研究———兼评龚自珍、魏源的“边防论”郭双林鸦片战争前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使当时的“显学”———舆地学,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研究重心,即西北边疆、世界和中俄边疆舆地研究。对前两者,笔者已有专文论述。本文仅拟对当时的中...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一个未经历过封建社会的移民国家,它的历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它对西部的开发。美国政府的西部土地立法政策对推动西部土地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迎来了大批移民西进垦荒,造就了无数自耕农。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土地投机者、大商人以及资本家的大土地所有制对小农的剥夺和小农之间的竞争机制,导致了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出现了资本主义大农场,形成了农业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过程从独立战争时起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长达一个多世纪。这期间,充满了复杂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每一次斗争、每一次变革都对西部土地的开发产生推动力,并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步步产生,体现出“美国式道路”的特征。美国西部土地立法与西部土地开发互为一体,可以分为有偿分配国有土地与农业资本主义产生、无偿分配国有土地与小农土地所有制、小农转变为农场主和雇佣劳动者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互相衔接、互相交织、构成了农业资本主义化的全过程。本文立足于对这三个阶段的历史考察,论述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化与美国西部土地立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说明这一过程在奠定美国强大的农业、乃至在奠定后来美国的全面强盛地位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