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2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避孕是最主要的方法。人们不断地发明出更简便更有效的避孕工具和方法。现在,避孕已经成为夫妻日常生活中正常和重要的内容,成为全社会广泛普及的一项基本生活知识。但是,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现代科学避孕方法是经历了几千年漫长曲折的过程,与愚昧和迷信,尤其是与当时社会的种种禁令反复搏斗,才得以诞生发展的。了解这段历史,会使我们更加珍惜这一人类文明之硕果来之不易,从而更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82.
“西学中源”说是近代以来国人认识西方的一种文化模式。从其正面影响来看,具有认同西学、激活中学,会通中西文化的时代意义。从其负面作用来看,反映了“一源幅射”的文化传播观,是一种非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3.
清王朝“借师助剿”探析杨益茂(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清王朝即以同治皇帝的名义于1862年2月8日(同治元年一月初十)颁发上谕,正式做出了“借师助剿”’,即借用英、法等国军事力量,帮助剿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决策。这在当时,显然是异...  相似文献   
84.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产生的改革思潮与风涌而来的西方文化,对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史学强调经世致用思想,为探索中国的改革之路而积极研究西方各国历史。甲午战争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变法维新思想高涨,维新派抨击封建史学,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史观初步形成。资产阶级史学虽呈现一时的兴旺,但其本身的局限性无法促进史学的繁荣。“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使史学迈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5.
柴荣选拔、善用人才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末五代的割据造成了空前的战乱,社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结束这场灾难,使中国重新走向统一,是从后周第二代君主周世宗柴荣开始的.柴荣即位后,在短短五年零六个月的时间内,成功地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使柴荣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能够大量选拔和善于使用人才,并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广开途径与防止滥进相结合,选拔新人与重用旧臣相结合,注重实际需要,坚持任人唯才为特色的较为完整实用的选人用人方法.  相似文献   
86.
孙中山晚年总结了自己从事中国革命实践的丰富经验和惨痛教训,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党人的影响、帮助下,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他充分肯定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础,号召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提出“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倡导了扶助农民的八大措施,其中最突出的是坚决支持农民的减租要求,拟定“二五减租”的法令。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中这一部分思想精华,具有深远的历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7.
阮清华  陈彬 《兰州学刊》2006,(12):139-141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中共,在接管上海以后,为控制上海城市社会,一方面宣布取缔和解散反动党团以及一些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社团组织,另一方面迅速着手接管和建立新的社团组织,作为组织和动员民众的重要手段;同时,对原有普通民间社团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处理对策,接收、改造并最终基本消灭了这些组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近代以来社会力量十分强大的上海民间社会基本被中共完全改造并接管,政权对社会的控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88.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史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近现代西方历史学发展过程的考察,较深入地分析了西方历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从对抗到对话的变迁,并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点,探讨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历史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区别。作者着重指出,20世纪以后兴起的新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社会科学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这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巨大力量和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9.
作为一种制动力 ,大战略是通过对全部动力系统的协调、支配、控制、运筹等全方位的活动 ,产生影响和决定历史演化方向、社会发展状况的力量。清王朝的政权兴亡命运和清代社会发展演化的曲线为大战略的设计和运筹的状况所决定 ,既受到大战略实施主体所在集团利益和阶级利益的直接影响 ,也受到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以及最高决策者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印度在人权问题上的态度是反对外部势力的干涉,承认国内存在的人权问题,主张自身采取措施自下而上地解决问题。贱民问题是印度历史上留存下来的特殊的人权问题。自独立以来,印度通过立法、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措施全方位地推进贱民问题的解决,使贱民的人权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