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787篇
理论方法论   86篇
综合类   674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1 毫秒
31.
义务是个体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应当性,通常所说的义务主要指道德义务。义务来源于个体的良知,它经由人类情感和理性的交互作用而产生。当个体良知通过"三人社会模式"转化为社会大众良知后,义务就成为社会大众良知的内在要求,社会大众良知能够以社会评价或社会舆论的方式迫使个体履行义务。因此,个体良知可以产生义务、社会大众良知也能让个体负有义务,但从根本上说,义务源于个体的良知。  相似文献   
32.
李佳明 《理论界》2012,(7):76-79
本文对邓先生关于中国法学缺失法律理想图景的观点提出了质疑;首先,分析了邓所提出我国法学研究的"四种模式"因受制于"西方现代化范式"的影响,必然会导致缺失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的观点。其次,叙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最后,笔者试图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的发展原则与前景,重申中国自己一以贯之的法律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33.
自监视居住制度规定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之始,对其理解与适用的争议就未停止过。这些争议主要集中于监视居住的属性与适用条件、执行场所与方式、人权保障、措施变更以及刑期折抵方面。本文拟从上述争点入手对监视居住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厘清该制度在适用中产生的问题与争议。  相似文献   
34.
以韩国的著作权法和外观设计保护法为中心,对韩国的字体保护进行研究和论述.在韩国,对于字体和字库软件的保护是区分开来的,目前,韩国著作权法否认字体受著作权法保护,但是却肯定字库软件属于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另外,通过外观设计保护法对字体设计行保护.字体的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智力与资金,字体作为一种智力成果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目前为止,中国关于字体保护还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中国在以后的著作权法修正的时候能够参考韩国关于字体保护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35.
《求是学刊》2017,(1):105-112
施密特将法分解为规范、决断和具体秩序三个基本要素,具体秩序是规范生成与适用的背景,是决断的制度性条件,因而是法的最终概念。具体秩序生成于社会内部,其形式载体是制度,实质内涵则为正常情形下的整体状态,包含功能主义秩序和伦理实质两部分。具体秩序思维可以通过概括条款得以贯彻,实现对形式主义的扬弃,但这引发了法律不确定性问题。施密特主张通过"共识性"方案解决这一问题,但却为纳粹意识形态介入法律提供了通道。尽管如此,施密特的法理论在深化对于法律本质的认识上的智识努力仍是值得肯定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法"的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36.
黄蓉 《理论界》2012,(3):20-22
本文从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的角度重新回顾了《利维坦》,其中对于人的天性、人的行为等方面的描述符合"理性人"的假设;对于社会选择的价值目标,除了和平与自保,还有正义、公平等;霍布斯在自然律中总结归纳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规则;在此基础上,他选择君主专制制度,与制度的发展趋向不符。  相似文献   
37.
栗相恩 《理论界》2012,(2):48-50
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分是刑法上一个长久的难题。这可能导致对类推禁止的怀疑。晚近以来,我国刑法学界逐渐出现了这种声音。如果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分不具有可能性,那么可能得出类推解释与扩张解释实质上是同一事物,会否定类推解释禁止,而这会严重削弱罪刑法定原则的根基,造成刑罚力的过分干涉,压缩国民的自由空间。因而本文出于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的目的,尝试论证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界分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者的界分标准。  相似文献   
38.
傅珊 《理论界》2012,(7):52-54
在解释论层面可以认为,无效劳动合同的认定规则被表达在彼此联系、相互协同的多个法律部门之中。法秩序所要求的协调性,在这里表现为多个法律部门对劳动合同效力评价机制的参与性。现有制度已经为当事人处分权利以影响劳动关系走向提供了基本充足的规范条件。目前并不存在修改《劳动合同法》,设置可撤销劳动合同制度的紧迫必要。  相似文献   
39.
税收优惠虽具备经济上的利益,传统上仍不视为财产权,因而当其随着政策改变而废止,即无损失补偿的适用。但税收优惠的废止,对纳税人利益仍将造成不利影响,纳税人应可主张信赖利益保护,国家则可考虑采用"过渡期"方式以减轻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0.
赵博扬 《理论界》2012,(12):38-40
随着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人,商品房这种新型的特殊商品在居民消费中的地位日渐凸显,这就使得商品房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由于商品房的交易安全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故理应将其纳人《消费者保护法》的范畴,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在立法与司法上对在市场地位中处于劣势一方的消费者进行倾斜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