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30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66篇
统计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启动经济首先面临的是对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的正确与否。文章认为,目前我国宏现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总需求的压抑,或者说是有效需求不足。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生产性需求和政府需求的分类考察表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是由治理整顿和经济紧缩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经济体制和价格体制中的固有矛盾引起的。文章指出,从长远看,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着眼点应放在对具有巨大潜在需求的农村市场的开拓和挖掘上,并对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2.
怎样把握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兼评两种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观点卫兴华一、弄清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概括的说明。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以翔实的统计资料,客观地审视了海峡两岸贸易往来的基本态势,分析了两岸间接贸易的波动与成因,以及两岸贸易与投资的互动关系,充分显示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实现了资源互补,促进了台湾的产业升级,从而对两岸经济快速增长与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者认为,展望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未来趋势,主要取决于国际经济环境与两岸经贸政策。因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海峡两岸应该在合作互利的基础上,以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进入国际市场,以两岸的总体实力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是造福中华民族的明智之举,也是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94.
超前改革试验是特区的生命─—中国经济特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方生自经济特区建立以来,中国理论界就特区发展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每一次讨论都提高了人们对特区的认识。最近这一次讨论,主要是围绕这样一些问题展开的:当前经济特区还特不特,如果还特主要...  相似文献   
95.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经历了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两个阶段,二者的分界标志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其理论标志是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其实践标志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性质不同的两类问题:一是一般市场缺陷所造成的秩序紊乱,可依据市场经济共同规律和借鉴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手段来加以调控。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矛盾造成的秩序紊乱,其中涉及产权关系不明晰,应使国有企业产权进入市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创造产权基础。  相似文献   
96.
完善间接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是当前我国完善间接宏观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搞好国家所有制模式的改革。就是说,由于微观经济运行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运行状况,而国家所有制又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建立间接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必须按照间接宏观控制对于微观基础的要求改革国家所有制模式。间接宏观控制对于微观基础的要求是:一方面,微观经济活动对于国家的宏观控制意图要有灵敏的反应,能够积极地按照国家的预期控制目标运行;另一方面,微观经济活动能够受制于间接宏观控制的调节,不致于使国家的宏观控制对它失去约束力。因此,从有利于建立有效的间接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来看,国家所有制的运行模式应该满足这样两个原则:第一,国家虽然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而占有企业,但并不直接经营企业,因为国家  相似文献   
97.
深化产权改革的几个问题何伟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设计了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框架蓝图。其中有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关于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它是塑造市场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是其他方面改革的前提条件。就在这一关键问题上,经济...  相似文献   
98.
马克思关于宏观调控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马克思关于宏观调控的思想,是从价值规律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开始的。指出,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是不能缺少“社会中心”,即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因为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性因素。作者还依据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财政理论,结合我国现实论证,掌握货币流通规律和制定财政调控政策,对于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也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
儒文化有共“仁爱”的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者颇有启迪,因为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互惠经济,只有顾客满意并慷慨解囊,商品才有销路;只有企业职工和谐、目标一致、齐心协力,企业才有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可见在新时代将“仁爱”赋以崭新的涵义,注入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的人际关系和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创造性,对于发展企业文化和改变企业形象,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扩大经济效益等等,都具有极为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0.
1995年10月10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现年58岁的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Lu-cas)以其在理性预期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卢卡斯发展并运用了理性预期假说,使宏观经济分析理论发生了深刻变革.他的理论“深化了我们对于运用经济政策控制经济的困难性的认识”,并且使“运用统计方法可靠地评估经济政策成为可能.”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韦林认为,“卢卡斯已经使得直到70年代为止所发表的大多数经济理论站不住脚了,他也是那时以来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美国经济学家指出,理性预期理论的出现是西方经济学史上的第六项革命,无疑也是最新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