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74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428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左停 《中国扶贫》2017,(19):34-37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强调了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发挥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的关键作用,形成了中国全面扶贫、大扶贫的理论、政策和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农业社会学近年来在中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研究进行一砖一瓦的建设,其中理论建设尤其重要。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经典文本在农业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中具有核心位置。 本专题选取了三个(对)农业社会学中的经典命题:农业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农业技术变迁中的占取主义与替代主义,以及技术采用中的“农业跑步机理论冶。按照时代背景、原典阐释、学术延续以及启发意义的思路撰写,尝试为农业社会学的入门者提供一种理论梳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农村地区,女性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她们的社会融合情况将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对于农村女性残疾人的研究为空白。基于对北京市延庆县的实地调研,从六个方面对农村女性残疾人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个人、社区及社会三个层面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目前农村女性残疾人社会融合状况较差,生活质量较低。基于此,建议建立以社区为基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扩大农村女性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领域,加强农村女性残疾人自我能力建设,以及加大对农村女性残疾人社会融合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为农村女性残疾人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根源看,新冠疫情并非人们通常所称的"突如其来",实际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即它与都市化和全球化的陌生人交往模式有一定关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次疫情不过是现代人日常生活微观行为的结构性爆发。小农社会及其心态在此次抗疫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间或可说蕴藏了具有真正中国特色的防疫抗疫经验。同时,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乡村社会危机,尤其体现在对农业生产和农户生计的影响方面。后疫情时代需要特别关注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从保护农民生计安全的角度,创造条件激发农民的生产致富积极性,真正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环境(土地)退化与贫困问题研究:文献综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2年发展与环境问题引起全球关注以来,环境与贫困成为发展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土地退化是环境恶化的诸多内容之一,它与贫困同为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环境与贫困以及土地退化与贫困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文献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观点:环境(土地)退化与贫困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因素网;针对目前研究在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恰当性以及假设前提条件方面提出质疑;提出在不同层面上需要进一步验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6,(8):177-182
目前,关于农民健康风险的研究基本都集中于理论层面,很少有实证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将农户健康风险的来源做了归纳: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性环境和人自身具有的健康禀赋;以S省H村为例,分析在面对多种来源的健康风险时,国家和农民从事前和事后两个方面是如何应对;并根据健康福利来源的差距,对国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分析,认为农户对健康福利的需求是多样的,只有多样的健康福利才能应对并缓解健康风险对农户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争论不休,一派主张规模化农业;另一派坚持小农农业;还有人提出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农业道路。本文综述了三种农业发展模式的优势与要求,指出了评价农业发展方式的三大标准是农业生产率、劳动力转移和资源利用率。但目前对于农业生产率的衡量没有统一标准,也没将资源利用率纳入其中,同时还对劳动力转移现实的地区差异缺少关注,以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是后续研究中需要解答的问题。最后,本文强调对于农业现代化的认识是极为复杂的事情,需要极为谨慎。农业现代化也许并非单一路径,但基本方向是绿色农业道路,要将产品、生态和资源安全与提高综合效益并满足普通大众需求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陕南王村扶贫移民搬迁四个阶段行动逻辑的分析发现,行政主导下压力型体制的威逼与普适性政策的诱导共同滋生了“背皮”搬迁的发生,从而导致精准识别的错位。另外,在搬迁过程中制度衔接的缺失与行政联合的缺场使扶贫治理陷入了碎片化的困境,背离了精准帮扶与精准管理的目标要求。最后,国家、地方政府、贫困户各自行动逻辑、制度选择与利益诉求的差异使扶贫搬迁陷于了一定的制度性逻辑困境之中,搬迁后的村民生计出现了一定的式微,威胁到了扶贫移民的可持续生计。针对扶贫移民搬迁政策执行偏差的问题必须从国家政策制定,扶贫治理体系构建以及扶贫移民的可持续生计等几个方面来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农业伦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重新反思农业和食品研究与生产相关的道德信念、价值观、道德规范及底线伦理,构建条理分明的统一的伦理学框架,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决策者审慎考虑农业创新战略和决策。农业伦理学的兴起首先归因于农业和食品生产领域出现的诸多伦理悖论,也与当代农业和食品生产体系的明显失败相联系。农业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创建和建制化得益于一批具有人文情怀的农业科学家和对农业与食品相关问题高度敏感的哲学伦理学家的携手合作。农业伦理学研究需要诉诸一种复杂的理性的均衡机制,采用一种对直觉、原则和理论及情境的均衡考虑的"关联性"论证方式和分析程序。农业伦理学通常采用的功利主义方法日益面临很大挑战,有助于对农业伦理问题进行多层面分析的"伦理矩阵"可视为农业伦理学研究服务于公共决策的重要工具,可持续农业或许是建立在农业伦理学和公共决策交汇点上最主要的规范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