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航空自由缘起于国际航空法,是一个法学范畴。航空自由理论是上世纪初以来,国际航空法学界长久争论,影响至今的世界主题之一。当今,在经济全球化驱使下,航空自由化席卷全球,中国置身于航空自由化大潮中。航空自由成了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该文采用历史分析方法,将一个世纪以来,航空自由理论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初的航空自由论、1944年芝加哥会议的航空自由论和当代的航空自由化;认为当今国际航空运输管理体制面临着双边自由化的运行逐步减弱、有限多边自由化的运用逐渐增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航空运输中,航空货运单一直是证明运输合同成立、承运人接收货物和责任认定的法律根据,也是订立合同、接受货物和所列运输条件的初步证据。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以华沙公约航空货物运输凭证规则为基础,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实践的新情况,对包括货运凭证在内的航空运输凭证作出了重要修改,引入了电子货运凭证概念,扩大了货物运输凭证的证据范围,赋予了货物收据同航空货运单同等的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现行空警制度仍存在的空警执法权比较模糊、空警与安全员在航空器中职责界定不清、空警队伍存在公司化倾向等缺陷,探讨了我国空警体制的完善主题。认为:为了使我国民用航空事业健康发展,有必要从理顺民航公安部门上下级所属关系及民航公安部门与地方公安部门之间关系、明确界定空警与安全员在航空器中的职责、理顺空地公安机关的关系三个方面以立法的方式对现行空警体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冷伟 《天府新论》2007,(6):132-134,138
近代中国飞行员培养有三种模式:公派留学、国内培训、海外办校,以国内培训为主。国内培训模式在抗日战争前基本形成,根据对这一模式的培养机构、培养目标、师资来源、招生对象、训练模式、人才出口等要素的分析,归纳出其模式特征为:国家控制,以军方办学为主体,以服务空军,兼备民航为培养目标,以分级训练,内(培)外(训)结合为训练模式,在设备、技术、师资上仰赖外援。这一培养模式形成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也发挥了其特殊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15年后,国耻日渐呈泛化之势,这实为顺应形势发展的产物。由于国耻纪念释放出较大政治能量进而甚引国民政府重视,国耻纪念遂从一种民间活动上升至政府行为,国民政府通过国耻教育塑造国人爱国意识,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纪念政策。就纪念效果而言,国耻纪念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建立三民主义及中国本位合作理论体系,希望给战时经济以极大推动。为维持城镇公教系统的正常运转,国民政府相继制定物价政策、统制政策、专卖政策、优惠政策等鼓励消费合作社发展,这些举措的目的是政府依靠行政力量调控物资、平抑物价进而满足城镇公教人员与普通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7.
西藏现代工业发展既具有和内地相似的一般性,又具有符合自身特点的特殊性。前者主要表现在发展背景、发展规模、发展互动等方面,后者主要表现在历史起点、制度变迁阶段、工业结构以及整体发展程度等方面。西藏现代工业的演化大致遵循着三条线索,即内部需求、外部动力以及西藏与内地的经济融合。必须基于西藏现代工业发展的两重性来认识具有西藏特点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民航空防安全威胁预警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双层动态威胁评估模型”和“双重互补预警响应机制”两个方面。“双层动态威胁评估模型”依凭民航空防安全情报系统,对具体威胁情报进行信息要素分解和属性特征赋值,构建曝点威胁评估函数,并基于曝点威胁和频数构建态势威胁评估模型。利用曝点威胁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以实现态势威胁评估实时动态化。“双重互补预警响应机制”通过把空防安全威胁区分为具体事件威胁和整体态势威胁以进行分类预警响应。  相似文献   
19.
熊斌 《重庆师院学报》2010,(5):66-71,90
华盛顿会议因关系中国前途甚巨,蒋梦麟、余日章在政府外交饱受怀疑情势下受国内民间团体所推,亲赴美国宣传中国民意之所在。华会期间,他们及时向国内传递华会信息,联络各省区国民代表、华侨、留学生以一致行动,监督北京政府代表,拜访美国社会名流,反驳不利国际舆论,反对直接交涉与借款赎路,种种努力虽未改变外交败局,但仍然一定程度博得了国际舆论的同情与支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前后,高校学生群体被时代寄予厚望。然而,令人艳羡的学生生活其实并不理想,学生互相攀比、爱慕虚荣现象见怪不怪,精神的高贵与囊中的羞涩形成了一定的情绪反差,毕业即失业的现实更让一些怀有期许的学生寒心,不满情绪与日俱增,思想行为因此日益激进的青年学生干政现象愈显普遍,但也颇受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