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72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近年来,无论是内陆渔业还是海洋渔业,都在探索转型之路。就前者而言,其转型的基本方向是由粗放型渔业向生态型渔业转型、从传统型渔业向现代型渔业转型。但是,较低的生态技术转化率、单一的渔业结构和遭受污染的外部系统对渔业转型构成了制约。就后者而言,强制性的国家政策、遭受污染的海洋环境以及新生代渔民对新型生产生活方式的选择,是推动海洋渔业转型的重要动力机制。但是,并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系统对海洋渔业转型构成了制约。就未来发展而言,实施生态养殖,延长产业链,是我国渔业转型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42.
中国的立法现状以及政治、法律环境使得备受各国青睐的BOT投融资方式在中国的运作处于一种极不成熟、不规范的状态,严重阻碍了BOT模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应该起到的巨大作用,本文探讨了BOT方式在中国面临的各种阻却并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43.
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许多新领域新事物不断涌现,对法律的需求与日俱增。由此,许多法律竞相出台。与此同时,法律虚置严重,导致立法效益的降低。为了防止这种资源的浪费,我们需要对立法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从而将立法数量和法律的调整范围控制在适当的度以内。  相似文献   
44.
迁徙自由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不仅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法制文明国家的保护,而且也为国际人权公约保护。我国在宪法历史上曾经规定了迁徙自由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有必要在《宪法》中重新规定迁徙自由权。同时应该在其他方面做好迁徙自由权的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45.
费耶阿本德对作为信仰的科学进行了哲学、社会学的反思、批判,结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现在已经不是解放力了,对科学普遍性的信仰束缚了科学自由创新的本性,妨碍了科学的进步,因此他提出用自由的社会-历史主义限制普遍主义的僭越。  相似文献   
46.
试述信用证欺诈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丽影 《南方论刊》2007,(4):57-57,59
信用证欺诈是民事欺诈在信用证领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导致信用证欺诈的根本原因是信用证法律制度的独立抽象原则。本文就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出现的欺诈风险,阐述信用证欺诈的概念、种类,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7.
原始佛教法是由佛陀所制定并且为世俗法所承认的,原始佛教规范具备法律要素,既有内部立法权,也得到了世俗统治者的承认,是“未完备世界”的法律,而中国佛教法的效力渊源来自于两部分,一是佛教内部立法权的确立,此为佛教法立法权的继承,主要是“适宜”规则的运用。二是世俗政权的承认。  相似文献   
48.
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着资源衰竭、环境受损、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海洋渔业生态系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若继续恶化,后果不言而喻。然而,现行的渔业生态保护与管理方式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的思维。弹性思维提供了理解周围世界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一种不同方式,提倡用弹性的观念去看待事物的变化,是一种旨在增加系统可持续性的资源管理新方法。弹性思维及其所蕴含的弹性生态观既可以成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又可以为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9.
“零净损失”法律制度发端于美国,是美国为了保护其湿地而设立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已经得到世界上不少国家的采纳,其实施有效保护了湿地。沿海滩涂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需要进行“零净损失”的保护,而且其所具有的动态性也使得这一制度在我国具有可行性。沿海滩涂的“零净损失”法律制度不仅包括面积的零净损失,也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的零净损失。因而其法律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内容。  相似文献   
50.
由于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环境,北极地区长期存在分界争端。近年来,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融化以及世界经济对能源和航道需求的增加使得北极地缘政治处于一个活跃期。北极地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等诸多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这是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的共同责任。中国是一个近北极国家,气候、环境和农业生产等深受北极环境变化的影响,北极航线的开辟也将对中国的经济贸易产生重大影响。针对北极治理的中国参与问题学者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在研究角度上,多集中于北极治理的法学和政治学研究上;在研究内容上,多集中于理论探讨和策略建议上,缺少实践性分析,多注重宏观层面忽视微观层面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重视定性研究缺乏定量研究,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未来的研究仍具有较大拓展空间,应从多角度展开研究,如人类学、社会学等,加强对已发生事件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理论的可行性探讨,加强对北极治理微观层次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多一些定量研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参与方式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