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7篇
民族学   3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13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南都学坛》2013,(5):6-13
东汉顺帝汉安元年的"八使"巡行郡国事件,是研究汉代"风俗使"制度时不可多得的个案。"八使"出巡,是在当时吏治松弛、监察制度濒于失效的背景下出台的。良好的儒学修养、丰富的从政经验、清正耿直的个人品性、忠公无畏的职业操守以及由此形成的个人威望,是入选"八使"的重要条件。为便于履行使命,顺帝授予"八使"光禄大夫头衔和举劾地方官吏的特权。"八使"在"劾奏贪猾"方面的表现引人注目,其吏治整顿效果不容忽视。"风俗使"出巡郡国虽为"善政",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担任皇帝特使的经历,对"风俗使"个人的命运、前途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史发展要义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约400年,为分裂割据时期,战乱促使人们思维活跃,无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皆出现了承上启下的新内涵。而其要义则为政治上的儒法结合和三省六部制,军事上的府兵制,经济上的均田制,文化上的永明新体诗和骈文的出现,所有这些对后世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之一。旨在凸现诠证系统 ,不胪列异说。突出重点 ,与“西域”无直接联系者从略。以传文内容为限 ,不事枝蔓。各传所在正史有关材料择要录入 (有时也给予简释 ) ,以资参考。除非必需 ,不注语辞。凡有所本 ,标明出处。文字、标点从中华本 ,指出区别。  相似文献   
14.
从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在清廷治理西藏的进程中,西藏领主等级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元明两朝统治西藏时期,以萨迦、帕竹、噶玛教派为中心的地方政权接受元明的册封加委,领主等级制已初步建立。但是全面系统正规的等级制,都是在清代才真正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清代对西藏治理的深入,主权关系的巩固,给领主等级制的形成以巨大影响。然而由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传统而来的承袭关系,甚至还有其他民  相似文献   
15.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由于年代久远,文献缺略,所以有关他们的传说或后世的记载,有很多失真的地方.经过考证,认为黄帝的生地应在今陕西凤翔县境,炎帝的生地应在今陕西岐山县境,或在今陕西宝鸡市境.至于黄帝的葬地,汉代的记载本来是很清楚的,就是在上郡阳周县的桥山,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的大梁山.但随着后代阳周县名的迁徙,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也不断被搬家.直到唐朝才把甘肃正宁县东、与陕西黄陵县交界处的子午山当作黄帝陵所在的桥山,并把黄帝陵建在这里.炎帝墓在历史上曾一度失传,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只说是"葬长沙",并不具体.对此在宋代曾经作过一次认真的调查,终于查清炎帝陵的所在.神农氏和炎帝并非同一个氏族,现在人们往往把炎帝与神农氏合在一起,称为"炎帝神农氏",这实在是一个误解.当然这个误解也决非自今日始,至迟在东汉时就有人把神农氏与炎帝合而为一了.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期的东京街巷呈现出强烈的空间特性。相对于唐代,宋人对于里坊的概念变得漠然,而更多地以街巷的名称来标示地理位置;同时,东京的街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商业性,具备了更强的经济活力。相对于地方州县,东京的街巷具有更突出的公共属性,是社会各个阶层所共享的城市空间。作为京城的开封,其街巷空间的设施景观、活动人群及内容,均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等级色彩。  相似文献   
17.
魏斐德(FredericE.WaKeman,Jr.)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著名中国史学者。他的代表著有:《大门口的陌生人》(1996)、《中华帝国的衰落》(1975)、《伟大的事业:满洲在17世纪的中国重建帝国秩序》(1985)和《上海的侨居者》(1992)等多部。魏斐德的史学思想和观点代表着当代美国中国史研究的发展趋势。由于他在中国史研究中的突出成就以及他在教学与社会活动中的献身精神和组织工作才干,1992年魏斐德被推举为美国历史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18.
辽朝的中央宿卫军关树东建立了辽朝的契丹族,保持其游牧民族固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随阳迁徙,岁无宁居,以毡帐为室。皇帝及中央官属也不定居京城,仍四时逐水草而动。辽虽建有五京,但皇帝的行在所──捺钵,汉译行营,才是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才是国家的政治中心。皇帝起...  相似文献   
19.
晚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秋季,陕西斗鸡台出土一批青铜器,极为精美,当时归端方收藏,见于其《陶斋吉金录》。①端方卒后,这批器物流出海外,1924年入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1933年,日本梅原末治著有《砭禁之考古学的考察》,对其做了详细的研究。斗鸡台这批青铜器,以及19...  相似文献   
20.
由周积明教授与宋德金编审主编、郭莹教授副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史论》(上下卷 ,1 2 0余万字 )被史学界推为近 2 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的总结性成果 ,是“当代新史学思潮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出版后 ,学术界反响热烈 ,本刊特约几位著名学者以笔谈形式谈谈此书的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喜读《中国社会史论》中国社会史学科建设的开拓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