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7篇
民族学   3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13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明初浙江人方孝孺为一等节烈人物。当我们惊叹他“慷慨一死”的同时,也不能淹没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贡献。本文较详尽评述了方氏“学以用世”和无神论的思想,指出:方氏“学以用世”思想,批评了理学虚谈风气,是明清顾、黄、王“经世致用”思想的先行;其对佛、老神学的批判,则是建立在“气”理论基础上的,是韩愈以后的一个进步,对后世无神论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2.
本文是作者读《中国反贪史》一书有感而发。文章指出 ,中国历史上贪官污吏之多、清官之少 ,耐人寻味 ,还以张居正为例 ,分析了改革家的历史命运与教训。在即将进入 2 1世纪之际 ,“总结历代反贪斗争的成败得失 ,把反对贪污腐败的斗争进行到底 ,走出轮回 ,这是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43.
杞,在先秦史中是一个小国,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小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点,故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其记述,列入《世家》之中。《史记·陈杞世家》有杞国国君的世系,对其事迹则认为:“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而根据出土的殷墟甲骨文和西周青铜器铭文,以及其他先秦文献记载,杞国历史文化并非“不足称述”。自清朝末期以来,在今山东新泰市境内出土一批有关杞国的青铜器,其中有铭文者皆有“杞伯”之记载。于是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前辈学者虽然对其铭文作过一些考释,但未作过全面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杞国历史文化,同时也为了促进区域…  相似文献   
44.
加强对二十四史的研究提高对二十四史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十四史的价值,我们不仅不能低估,而且应当有充分的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二十四史的价值恐怕认识得还不够.学术界这些年大讲"国学",讲来讲去主要是讲儒家的东西,实际上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45.
郎世宁(Griuseppe Castiglione),字若瑟,耶稣会修士,1688年生于意大利米兰。康熙五十四年(1715)七月十九日偕其本国人罗怀忠(Jean-Joseph Casta)修士①抵中国澳门。半月后广东巡抚杨琳召至广州,并上书朝廷。是年八月十六日,杨琳奏称:“七月十九日有香山澳本澳商人,从小西洋贸易船回澳门,搭载西洋人郎宁石(即郎世宁——笔者)、罗怀中(即罗怀忠——笔者)二名。奴才八月初六日传至广  相似文献   
46.
纪念和祝愿     
纪念和祝愿李学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出刊百期,是一件值得纪念的盛事。当前国内学术刊物林林总总,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也已种类繁多。《研究生院学报》起步较晚,能办成这样有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杂志、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办好一份学术杂志,我认...  相似文献   
47.
《日知录》在引用资料时一般既不注卷数,也不注起止,引文与顾炎武自己的文字混淆不分。通行的《日知录集释》非但没有区分顾氏原文与引文,而且进一步混淆了《日知录》所引书的注文与顾氏自注。陈垣《日知录校注》将《日知录》所引之文一一找出或核实其出处,注出书名、卷数或篇名,标明起止,还对各种版本及抄本《日知录》进行了校勘。该书不但能帮助读者正确认识《日知录》,它所揭示的史源学和考证方法,也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8.
注释史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史的显著特点之一,历代史家有着良好的注史传统。他们的工作概括起来,大体上包括训音释义、校正文字、拾遗补阙、辨正异同等几个方面。元代著名史学家胡三省注《通鉴》,继承了历代注史的优良传统,功绩卓著,被后人誉为“《通鉴》之功臣,史学之渊薮”。本文就胡氏注《通鉴》地名的得失,作了比较客观、公允的评述  相似文献   
49.
读《古文字与殷周文明》宋镇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慎行先生在我革同道学子中素以清苦志凝见称,1984年8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在西安召开,有幸相见。现在,捧读到他的大著《古文字与殷周文明》,拭摩这部装帧精良、厚达366页的巨帙,揽涉卷中的博...  相似文献   
50.
感谢主席给我一个发言的机会。我这里想讲一点关于阳明学的研究和评价的问题。王阳明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童年到晚年,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有很多故事。他在学问与事功上达到很高的成就,但一生的遭际却又是十分坎坷的,并没有受到公正的对待。在政治上他早年受到宦官刘谨的迫害,被贬到贵州龙场驿。平定宁王叛乱之后,他受到朝中权贵的排挤,不得不退回老家绍兴讲学。他在学术上也没有受到公正的对待。例如,大概是1523年春天,他的门生王艮北上讲学,宣扬一种愚夫愚妇与知能行的平民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