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88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129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赵凤岐 《学术研究》2001,2(11):5-11
走自己的路,就是以普遍性的东西为指导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正是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革命和建设的光辉业绩,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篇章,而矛盾特殊性学说则以其深刻的哲理性凸显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通过考察哲学在当代美国的现状 ,指出美国哲学面临的世纪末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 :哲学在美国公共生活中日益下降的地位 ;哲学家在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尴尬作用 ;当代美国哲学的非哲学化倾向。同时 ,本文还指出了实用主义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03.
生活世界:人的自我生成之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活世界并非现代哲学的一个枝节性概念,而是其核心概念。它所代表的实际是一种世界观——生活世界观,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是一种人的观念——人的生成观念。虽然同为生活世界观,但对于生活和生活世界,不同的现代哲学家有不同的理解。现代西方哲学家所说的生活只是指人的日常的精神生活,其生活世界仍然是一个抽象世界;而对于马克思来说,生活世界则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这才是人生活于其中的真正现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04.
无论是就哲学体系 ,还是就其框架下的主导概念、范畴和问题而言 ,当前哲学界对马克思文本、典籍的发掘堪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的一个时代象征。学者们以典籍为基点 ,进而拓展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本质、基本内容、核心精神和在中国的发展的探索 ,并最终把阐释典籍文本的当代意义落实为终极关怀 ,这昭示了当代哲人对历史、对学术的客观精神的追求和对哲学智慧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5.
“人”是一个复杂大系统 ,它包含着多层次的含义与结构 ,现在人们普遍认可的有这样三个层次 :一是作为社会上的角色 ,二是作为生物学上的人体 ,三是作为心理学上的精神人格或心理统一体。然而当今人体高新技术的发展 (冰冻人、克隆人、脑移植等 )又将涉及到人的更深层次的存在与作用 ,这个更深层次乃是一种深层的心理精神因素 ,即哲学上所说的人的深层自我 ,本文将其简称为“我”。下面拟分“我”的含义、存在、作用三点进行论述。1、“我”的含义浅释“我”与“人”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词 ,“人”也是一个“我”或自我 ,但本文所论的“我”则…  相似文献   
106.
传统马克思的读解者把马克思哲学视为物质本体论 ,而把现代西方哲学归于唯心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西方 ,要么把马克思哲学看作人学的空场(如萨特 ) ,要么视为只是关于自己时代的实际理论(如罗素 ) ,要么归于近代哲学的行列 (如后现代主义者 )。这样 ,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便成为论题和方法根本不同的两种性质的学说。那么 ,马克思哲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说 ?它是否隶属于现代哲学 ?若非 ,它在现代何以还有如此大的生命力 ?若是 ,它与现代哲学的统一性是什么 ?换言之 ,既然它们同为现代哲学 ,其现代性何在 ?其差异又是什么呢 ?我…  相似文献   
107.
108.
美育──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国外学到不少科学的教学方法,但总的看来,仍未脱离灌输式的窠臼。其中有种种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忽视了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美育又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艺术教育。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已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育,也不是鼓励学生自由发展的园丁式教育,而是一种兼顾知识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融合式教育。  相似文献   
109.
我们知道,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这是维也纳学派思想的出发点.但清除形而上学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宣告传统哲学的终结,而是为重新规定哲学任务扫清道路.这种新的哲学任务,就是澄清科学命题的意义.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维也纳学派强调的是科学的命题,而不是传统的哲学命题,或其他非科学的命题.因为在他们看来,传统哲学已经被逻辑分析所清除,而哲学工作本身也并不在于提出命题,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哲学命题”.所以,哲学的任务只能是澄清科学命题的意义.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维也纳学派提出了建立“理想语言”或称“人工语言”的构想,这被西方哲学界誉为它对当代科学和  相似文献   
110.
中国逻辑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张忠义教授近年来发表了几十篇有关中国逻辑史和因明方面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读了忠义新著的《中国逻辑史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一书,更使人感到欣慰。我认为,该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深度上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具有明显的特色。一、不泥旧说,创见颇多“变项”是逻辑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作者在《中国古代逻辑中变项与常项》一文中,从纵的方面说明“彼”、“此”等确实具有逻辑变项的性质,而且从横的方面与西方逻辑、印度逻辑作了比较,指出在人类逻辑思维发展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