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88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129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经济现代化与儒家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卞崇道一经济现代化是不问民族、地域和社会制度的任何国家都关注和追求的首要的共同目标,但是在走向经济现代化的途程中,各个国家却因民族、地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往往采取各具特色的方式。仅就经济发展本身而言,近代...  相似文献   
62.
对构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问题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说明构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必要性为开端,论述了与构建有关的几个主要问题: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历史演变;当代科学技术理性对于民族精神的当代构建的意义;在中西文化比较的维度上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新的理解。论文最后以“构建秩序”的新观点,为民族精神的转型和进步设想了一条具体操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63.
审美文化与艺术生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文化与艺术生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滕守尧(北京100732)在当今汹涌澎湃的现代化大潮中,重提审美文化,就是要发展一种足以与“数字化生存方式”抗衡的“艺术化生存方式”。在我国多数人心目中,所谓现代化,主要是以科技的发达和物质的进...  相似文献   
64.
建构当代民族精神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当代民族精神的方法论思考吴元梁吴元梁,男,1938年生,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建构当代民族精神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在心理、意识...  相似文献   
65.
从常识性心理学、心灵哲学和行为哲学的视角,系统探讨意图、信念、愿望、规划与Agent实践推理的关系,可得到如下主要观点:(1)意图既是潜在的行为影响者,又是行为控制者,它为进一步的实践推理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输入。(2)意图涉及承诺;规划揭示了“以实践推理为中心的承诺的重要属性”;资源受限Agent的规划通常是具有层级结构的局部规划;意图是规划和实践推理得以关联的关键因素。(3)规划支持协调,并能够扩大慎思对之后行为的影响。(4)意图不仅能够帮助实践推理确定选项的相关性和可接受性,而且还能够构建“权衡愿望-信念理由”的过程。  相似文献   
66.
针对现代西方哲学不绝于耳的主体死亡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段德智教授新近出版了《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一书,提出了主体生成论与希望人学的观点。这是一部纯哲学的书。大凡谈及死亡的问题都有其宗教背景,但“主体”似乎是一个纯哲学的概念,本书在不同意义上使用“主体”、“意识”、“自我”、“个性”等哲学术语,又使用“我”、“我们”、“人”等日常术语,内容宏大广博,关系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67.
周丹 《学术研究》2012,(12):37-4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私有财产的关系潜在地包含着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的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的关系,以及这两种表现的相互关系。""私有财产"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私有财产是一个人类社会概念,资本只是私有财产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并且资本运动逻辑就是异化劳动全过程。私有财产和劳动、资本和异化劳动一一对应,"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彰显人的本质力量,为人类社会发展导航。  相似文献   
68.
一般认为欧洲文化有两条根:一是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特别是古希腊哲学:二是犹太希伯来文化,特别是从犹太教分化出来的基督教。当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还得加上第三条根——日耳曼民族权力分散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69.
必然性中包含多种可能性在世纪之交,有的学者重又宣称,历史纯系无数毫无头绪的社会事件的堆积,根本无规律可言,因而历史是非决定论的。这种观点虽然并不陌生,其背后显然填满了大量新的辛酸苦涩的历史事实作其依托。然而冷静的理性仍然使我们不得不拒绝这种观点。因为...  相似文献   
70.
儒家美学可以被看作一种以"情"为本的"生活美学",儒家美学的基石就在于生活践履之"礼"与生活常情之"情"及其两者的合一,这是来自于郭店楚简的新启示.在孔子时代,"礼乐相济"仍是儒家美学的主导,然而随着"乐"的衰微,这种统一便转化为"礼"与"情"的合一,而且"乐"对人而言的内在规定就在于"性感于物而生情"之"情".儒家美学当中的"情",既是践行之"情"又是生存之"情",它恰恰是介于Doing 与Being之间的.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对"情"加以初步规定:1. 情与巫:从"巫史传统"到"化巫入情";2. 情与礼:从"礼乐相济"到"礼作于情";3. 情与性:从"情出于性"到"心统性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