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56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158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论立法的技术路线——专家立法在立法公民参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应当反映民主价值的要求是立法的核心理念。由于立法活动本身存在的技术特征,所以,在规则设计上完全依赖处于不确定状态的立法民主性价值必须受到立法的技术规则的限制,而在制度上有效整合立法民主性和立法技术性的最佳途径就是在立法活动中充分彰显专家立法的作用。专家立法实际上是立法民主原则与立法科学原则的有机结合,在立法公民参与中应当占据最核心的地位。要真正地以立法与现实之间的对应和协调性作为立法活动质量高低的判断标准。在此过程中,应当妥善地处理立法活动中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之间的价值相互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72.
“亲亲相隐”原则作为人伦亲情立法,其发展演变及其所具备的现实基础决定了亲属免证权在我国建构的可能性,更是有利于证人作证权利的保障.我国可通过确立亲属免证权规定来实现“亲亲相隐”原则的活化.  相似文献   
73.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一般关系、美国经历与中国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的特性在于通过赋予排他权以激励权利人,而反垄断法的特质则是通过阻却市场势力的滥用来保护竞争和竞争过程。两者在总体目标上都致力于促进和保护效率,即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质量最优、价格最低、服务最好的商品,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但在追求这一目标时却选择了不同的路径,特别是知识产权即便不是创造一个新的垄断,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允许甚至于鼓励有条件的垄断,以为创新提供激励。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关系在美国经历了长期与复杂的演变,直到1995年后才出现互补共融的态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产权滥用的受害国,中国应将竞争政策置于优先地位,以反垄断法扼制知识产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74.
目前我国有数量庞大的显性地方债务和难以估算的隐性地方债务,资不抵债已经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针对地方债务问题采取了多种法治模式,其中债务法治体系化、债务接管法治化、统一基金保底与借款法定化和债务指标法定化模式对于我国破解地方债务难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应当在《宪法》中对控制地方债务进行顶层布控,在此基础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税权法律制度;出台地方债务法,强化地方预算监督;完善地方政府财政责任机制,明确地方债务的主体、发起权限、运行程序、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75.
"法理学应关注国家和社会现实"王勇(以下简称"王"):刘老师您好!我想借此机会,通过我们之间的对话,来向读者展示近年来您的法学研究的主要脉络和基本观点。近年来,尤其是2006年我在法学所作访问学者期间,在您的指导下进行访问学习。那段时间,我陆续阅读了您的大部分著述和文章,同时也聆听了您的多次现场学术演讲,对您的法理学思想主旨有了一些初步理解和领会。您的著述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许多论题都是事关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了能够更为深入、更加准  相似文献   
76.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170-176
经济宪法致力于构建维护竞争自由、发挥竞争效用的整体性制度框架和秩序政策,而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国家打击垄断、维护竞争的有效工具。尽管反垄断法与经济宪法有契合之处,但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受到垄断侵害后方有用武之地。因此对当下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来说,不仅要推进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更要积极塑造切合自身发展的竞争秩序及与之相适应的秩序政策和制度框架,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7.
一、引 论1 993年 ,欧洲理事会各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批准了一项旨在保护少数民族的法案。① 他们在《维也纳宣言》中责成欧洲理事会起草两个独立的条约 :一是《框架公约》 ,规定各项保护已经得到承认的少数民族的原则 ;二是《欧洲人权公约》的一项附加《议定书》 ,以保障文化领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少数民族成员的个人权利。② 各方就第一个法案进行了反复磋商。 1 994年 ,欧洲理事会的部长委员会通过了《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公约》的最终文本。③ 到 1 997年 9月为止 ,共有包括英国在内的 35个国家签署了该《框架公约》 ,尽管当时只有 1 0个…  相似文献   
78.
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本文通过梳理法治的渊源、规诫和价值,把法治依次解释为一项历史成就、一种法制品德、一种道德价值和一种社会实践。作者首先分析了经典法治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构成要素,认为既不宜把法治理解为世俗化运动的结果,也不能简单地看做近代革命的产物。接着,作者展示了富勒、莱兹和菲尼斯把法治作为制度品德的逻辑理由和论证过程,并论述了作为法治的普在要素的十大规诫。进而,作者对法治的工具价值和道德价值做了谨慎的区分,在揭露工具主义谬误的同时又肯定了法治的工具品性,并通过评述哈耶克、德沃金和罗尔斯等人的学说,揭示出法治对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的意义。最后,作者指出法治的内在矛盾,强调把法治理解为社会实践概念的重要性,并勾勒出中国法治语境的特殊性和法治思考的进程  相似文献   
79.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独特优势。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锻造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都离不开制度规范体系的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重要命题,明确了“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根本遵循和内在结构。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将自我革命精神自觉融入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着力建构两个体系——以自我革命为逻辑起点的党内法规体系,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四个机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机制,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执纪问责机制和“三不腐”一体推进机制,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