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59篇
丛书文集   25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22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1.
王兆胜博士是坚持文学的精神品质的批评家,他用《文学的命脉》为自己的论文集命名,表明了他对文学基本价值如爱、美和自由等的关切和诉求。这是一部富于理性色彩、人文情怀和学术品位的著作,它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深邃的思考为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和研究贡献了值得重视的思想成果。作者有意要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某些侧面进行总结,他的论文多有以“20世纪”冠名者,如《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局限分析》、《北京文化与20世纪中国散文》、《论20世纪中国性灵散文》、《论20世纪中国艺术家散文》、《论20世纪中国散文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区域资源地域空间优化计量分析的基础上 ,对区域资源地域空间配置效应、微观主体地域空间运动、资源地域空间配置均衡进行微观比较研究 ,指出微观主体地域空间移动有利于区域资源地域空间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英雄主题始终流贯于当代中国报告文学近50年的坎坷历程,由于各个历史时期价值观、审美范式以及文化氛围的差异,给这一传统主题带来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本文对英雄主题升降沉浮的发展轨迹作出了新的理性观照与梳理  相似文献   
14.
在怒族民间文学中,从怒族神歌、民间故事到怒族民间歌谣,怒族民间文学中蕴含了怒族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主题。怒族神歌是怒族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古老圣歌;民间故事是怒族珍爱生命、和谐共生的古老传说;怒族民歌是歌唱家乡、诗意栖居的心灵之歌。弘扬怒族民间文学中的生态伦理观念,有利于促进怒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回归与放逐——20年涉性文学主题嬗变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来,文学作品的性爱主题,感应着时代的脉动,吸纳着时代的风雨,紧紧与时代同构,一直是思想解放运动的注脚。本文对新时期初始涉性文学主题从情爱层面的回归到世纪末晚生代作家群无所顾忌、无所不在性放逐的嬗变历程,用现代意识和理性之光作出了宏观的梳理与观照。  相似文献   
16.
理想价值的极地之光──论《穆斯林的葬礼》及在当前文学中的意义李跃红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已面世七年,这不长不短的时间按理不是评论的最佳时期:既过了作品刚问世时可能有的时鲜与轰动,又还不到足以确立作品稳定地位的时间。然而,《穆斯林的葬礼》几乎自...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的发展及其功能 ,显示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成为社科研究把握的主题 ;社科研究要坚持先进的指导思想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离开一定的民族性 ,应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要注意解决“传统论”与“西化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抒情诗中,潜在于诗句之外的第一人称主体不止一个,"抒情主体"也不仅仅要么是对"诗人",要么是对诗歌世界中的某个对象性"人物"的指涉。以《豹》为个案对抒情主体进行的结构分析提示,诗歌中有多个潜在主体的代换。  相似文献   
19.
"稷下"一词最早见于《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稷下、稷门均在齐国都城临淄。清代蒲松龄在其诗、赋和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多次提及稷下和稷门。这里的稷下和稷门皆指济南。蒲氏生活的时代,齐地的政治文化中心早已不是临淄而是济南。他使用过去指代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稷门"移代济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乡土文学"特征的角度,对哈尼族作家小说创作中"乡土情结"的具体表现,即"田园牧歌"、"森林守望"、"女性命运"等情结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