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胡风的《论现实主义的路》拒绝用存在决定意识的一般性原则去阐释文艺问题,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化自然”与实践观点,从对感性直观、主观精神、搏斗等概念的论述入手,强调了创作实践在文艺活动中的作用,创立了以“主客体互动”为中心范畴的理论模式。同时论述了与创作有关的创作对象、知识分子和人民问题。  相似文献   
52.
李义海 《殷都学刊》2001,(4):100-102
本文从货币文字Kou、Gong、Diao的时读入手,通过对甲骨文辞例的探讨,,并结合古器物形制,释得前揭三字与Kou、Diao字均为钲的象形字;并进而考得Kou所记录的国族名就是后世所谓的狄族;Kou、Gong、Diao为“呈”的古字;释科Fou当隶作铿,读为“政”,训为控制;为《说文》“Sheng”字或体,字像人双手持一“钲”形农具芟草伏,确为“芟”字异体,只是该字所从的不能视作“殳”字。  相似文献   
53.
金荣权 《江汉论坛》2005,(9):117-120
从汉到唐确立了宋玉辞赋宗师的地位,宋玉的文品与人品深为李白、杜甫等人所推崇;从晚唐到现代,宋玉一步步变成了风流才子、偷香能手、陪笑的弄臣,甚至是无耻的文人和叛徒,其作品的著作权被剥夺殆尽;当代,因唐勒赋的出土,宋玉赋的真实性得以证实,宋玉又从狂妄自大、没有人民性的“封建帮闲”上升到“文坛圭臬”,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尊严和地位。宋玉形象变迁的原因主要有传统道德规范的影响、社会心理的影响和学术界的误判。  相似文献   
54.
施事是语法中语义平面的一种语义成分,一直是语言学界讨论和研究的焦点。但由于受动词类型、句法结构和汉语表达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句子的语义成分是否是施事,争论颇多。依据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通过对分歧较大的两种类型“王冕死了父亲”和“出太阳了”的辨析,笔者认为“王冕”和“父亲”都不是施事,“王冕”是领属性的说明成分,“父亲”是系事;“太阳”是施事,而不是受事  相似文献   
55.
本文认为正始士人审美情趣的产生是悲剧性的.从发生学来讲,与儒、道审美情趣是其价值取向的自然呈现不同,正始士人的审美情趣是其价值取向与行为悖离的结果,是发泄苦闷、痛苦的手段外现.从功能学看,这又使他们走向了自虐、自欺与自我麻醉,更加重了他们追求自由的痛苦,使其审美情趣的悲剧性愈加突出.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从货币文字■、■、■的音读入手,通过对甲骨文辞例的检讨,并结合古器物形制,释得前揭三字与■、■字均为钲的象形字;并进而考得■所记录的国族名就是后世所谓的狄族;■、■、■为“呈”的古字;释得■当隶作■,读为“政”,训为控制;■为《说文》“■”字或体; 字像人双手持一“钲”形农具芟草状,确为“芟”字异体,只是该字所从的 不能视作“殳”字。  相似文献   
57.
杨有山 《江汉论坛》2003,6(4):107-109
<四库全书总目>虽然不是一部诗文批评著作,但书中许多集部著作的提要,却处处闪烁着文学批评的真知灼见.在我国学者编纂的<续四库全书>出版、发行之际,探讨<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观念,温故知新,对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无疑具有启发、借鉴意义.<四库全书总目>对集部著作的批评体现出兼容并蓄、辩证通达的文学批评观念.这种文学批评观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既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又兼顾文学的抒情审美功能;二、立足作品,全面客观;三、知人论世,辩证通达.它比前代的文学批评更公允,更富有总结性,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8.
张振龙 《唐都学刊》2003,19(1):74-77
从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观念的演变历程看,文学观念每一次出现大的变迁,都是与文人的文学创作紧密相联系的。建安前期的文学创作就对文人的文学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表现为:文人诗赋创作中通过借用前代作品抒情达意,加深了他们对诗赋文学抒情特征的感性认识;散文创作也使他们对该文体本质特征、文学作品的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深化了。这些都大大推进了建安文人文学观念的情感化历程。  相似文献   
59.
"汉朝情结"是由唐太宗率先大力提倡和在创作中亲做表率而形成的,它整整影响了有唐一代诗人的诗歌创作.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诗人们外化"汉朝情结"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和个性,又创造性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这一个"的诗歌特征.  相似文献   
60.
“伤痕文学”书写受制于各种场域及场域之间关系的制约.权力场或政治场通过政治话语的规约对文学场起支配作用;文学体制场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下,借助文学政策、文学批评、文学出版、文学评奖等制度层面以内在“规训”的方式引导和规范着“伤痕文学”;“伤痕文学”作者的使命感和对意识形态规约无意识的认同,使他们自觉认同于主流政治话语对文革书写的规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