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论《金瓶梅词话》的趋向动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是趋向动词的发展时期,现代汉语的趋向动词,就是对以<金瓶梅词话>等为代表的近代汉语趋向动词的继承和发展;<金瓶梅词话>的双音节趋向动词,其与宾语搭配的多样性,突出地显示了它的时代特点和与现代汉语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72.
被动式与主动式结构不同,用途也不同。关于汉语被动式用途,过去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看法是:汉语的被动式主要用来表示不幸和不如意情感色彩的。稍作测试可知,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汉语被动式包含多种类型,其用途也是丰富多样的,其中有的属于基本用途,有的属于辅助用途。本文通过被动式与一般主动式、主谓谓语句等句子形式以及被动式内部各种类型的比较,对汉语被动式的用途进行归纳、梳理。  相似文献   
73.
从民族情结看中美战争电影的个性与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素娥  韩颖 《南都学坛》2001,21(5):50-54
在世界电影史上 ,战争题材的电影独领风骚。中美战争电影由于其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貌 ,具有了不同的审美价值。中国战争电影具有近距离展示战争的悲壮与豪情、礼赞战争的正义与伟大、弘扬人性的真善美、正面教化等特点。美国战争电影具有高屋建瓴、高扬人性、反面思考战争等特点。比较中美战争电影的社会文化意义 ,可以为根植于民族土壤的中国战争电影寻找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4.
在汉代,屈原身上最显著的“怨怼”、“忠贞”这两种精神被发现,之后,又以文章英杰、辞赋宗祖的身份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坛上的崇高地位。从宋到清,屈原由“怨怼”所生发出来的反抗精神被清洗干净,而变成了千古忠君第一人,从而完成了封建时代对原原的塑造。现当代,屈原形象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又否定、再肯定的过程,最终以爱国主义诗人的形象被当代文化所接纳。  相似文献   
75.
闽中诗派是明代诗坛上一个重要的诗派,它成立于洪武二年,活动在洪武初到永乐末年。它的尊唐主张对有明一代诗歌风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关于大众文化价值功能的阐释一直锁定在人文知识分子世袭的偏见中,具体表现为举例反证、结论前置和机械挪用三种方法论上的误区.在价值功能认识上的分歧说到底是基于不同文化观念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分歧.在对道德理想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正当性进行检讨的基础上建立现实主义的判断标准,以对善恶同体、利弊参半的大众文化做出科学的功能分析.大众文化的两重性社会功能可以在五个层面上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77.
语言素质由内隐成份和外显成份组成,内隐成份有语汇、语言意识、理论知识三个部分;外显成份有接受能力、表达能力、语言习得能力三个部分.语言素质的内隐成份是其形成的基础,外显成份是其最直观的标准.要实现语文教育的素质转向必须首先弄清语言素质的内涵.  相似文献   
78.
中国古代神话中反映了重血统观念的倾向,形成了一个个以自己祖先为中心的后裔圈,始祖神与天神合而为一,孕育着后天神话历史化的因子。至西周,周人对殷人的“帝子”观加以改造,创造出了“天命”观,将大部分干预现实生活的远古神圣们逐出神坛,代之以天德,将道统融入血统观念,形成了近人事而远鬼神的文化意识。春秋至战国的禅让说,将远古神话传说中的神话英雄变成了人间帝王。不可改造的神怪纷纷被淘汰,直接导致了神话历史化。降至战国,学者们对神话进一步整合,形成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一五帝系统,神话与历史完全接轨,汉人司马迁的《史记》选择了这种改塑,将五帝系统纳入正史范畴,宣告中国神话历史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79.
鲁迅的《墓碣文》是鲁迅生命意识的自我表现 ,他在真诚地面对社会和人生 ,孤独地追求生命价值的过程中昭示了现代意义上生命意识的独特内涵 ,即真诚意识、勇敢意识和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80.
摆在我面前的这部《汉语诗体学》(学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学术精品。读着它实在令人兴奋不已。作者杨仲义先生是湖南怀化学院中文系教授。这部书是他继《古代文学精要》(上、下册,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诗体简论》(中华书局出版)、《诗骚新识》(学苑出版社出版)、《中华名赋集成》(三卷本,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等著作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它独辟蹊径,别具一格,其最大特色和珍贵处就在于创新。一、选题新。中国古代论及汉语诗体的诗论、词论,近现代专门谈论古代汉语诗体的论文、论著,可谓汗牛充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