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图书尤其是经典图书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伟大的文化体系能够孕育出伟大的经典著作,而经典著作则可以塑造并代表一个伟大的文化体系。中国的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从近代以来著名学者和文化机构开列的导读书目中,可以看出哪些经典著作能够反映并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综合前哲和时贤的意见,列出"中华传统文化名著100种书目",意在将100多年来中国新文化发展中涌现出的代表性经典著作,予以梳理和选择,为国人献上一个权威的当代中国文化书目。  相似文献   
72.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20年来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回望,回顾了编辑出版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出版编辑学专业教育“多专业、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特点,认为编辑出版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同步发展以及出版高等教育和出版产业的相互支持,紧密配合,是编辑出版学教育发展的必然道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指出必须加强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理论和课程规范化建设,同时对今后学科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题建设和学位建设等方面的任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3.
常聪 《社会科学论坛》2006,(12):157-158
传播的“功能”“效果”与“影响”,作为彼此相吸的理论散落于同一本书的不同章节甚至传播学研究的不同领域。比较、梳理三者的定义,“作用”完全可以将它们统一起来。这并非在“咬文嚼字”,它暴露了中国传播学研究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道路上。如果一味地铺放理论、堆砌内容,学科框架必然断层,理论体系必然错位,初学者也易于陷入思维的困顿挣扎。鉴于此,整合传播学理论应立足于结构简练、内容精辟,即“精于心,简于形”,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传播学体系。  相似文献   
74.
随着网络媒体迅速崛起,其传播迅速、时空广泛、内容丰富、多媒体和交互性等传播特质使传统大众媒体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威胁,出现了“网络取代论”。网络媒体是传统大众媒体在高科技时代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传统大众媒体的补充,也是实现其价值提升和观念更新的有力手段。网络媒体的意义在于对信息资源的重组。它对传统大众媒体造成的冲击,是促使其顺利迈向融合和多元化的动力。所以,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大众媒体不会被网络媒体所取代,“网络取代论”并不具有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5.
国际传播学是传播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新兴门类,它以大众传播中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虽然有一批学者在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筚路蓝缕,为这门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从整体上看,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话题多元、侧重点各异、学科边界较为模糊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国际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前提性的厘定,在此基础上,就国际传播学的理论框架、逻辑结构以及主要的研究内容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6.
肖东发教授     
肖东发(1949-),天津人。197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留校任教至今,1979年在职攻读"中国书史"方向研究生,1983年获文学硕士学位。肖东发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院学位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77.
本文根据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肖东发教授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讲座“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的录音整理而成.肖东发教授重点阐述了研究北京文化的意义,并从北京建城的历史和地位的不断提高;只有深刻地了解北京,熟悉北京,才能更加热爱北京;建设北京同时保护古都风貌并珍惜文化遗产;北京文化的特点、发展趋势及产业转型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8.
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公民参与的扩大使得超越传统外交的公共外交迅速发展。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外交也逐渐超越最初的战争及意识形态宣传,转而寻求国家内外真正的民意支持,发展国家之间更加长远的文化关系,以及顺应国际公民社会对全球治理问题的广泛参与。本文在梳理公共外交的发展脉络并比较分析相关概念之后,着重介绍品牌国家的理念和操作实践,以期为新时期中国的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9.
80.
王若伊 《理论界》2012,(3):153-155
自1978年改革开放起,中国现代广告业开始复兴。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媒体发挥的积极作用不容小觑。中国内地媒体的广告实践,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以及新闻、广告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新闻样态的广告"、"有偿新闻"现象的出现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媒体的职业道德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