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全球化运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时代趋势下,高清海教授生前提出的“类哲学”已经显示出重大的思想创新意义,但它需要我们给予阐释、丰富和推展。高清海将人的“类存在”的充分展开,界定在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的第三大形态即“自由个性”阶段,并以“类本位”相称,说明他强调的超生理学的“类”概念,虽然是相对于生理学的“种”概念而言的,却并非说否定后者就可以直接达到前者;从历史的角度看,这要经过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漫长过程,其中间环节是“族”,包括前现代的“种族”和现代的“民族”;而从理论上说,类哲学应当是“个体”、“共同体”(民族)、“人类”和“大自然”的这四重维度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2.
哈贝马斯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技术是他考察的一个重要话题。他的新作《人性的未来》一书,集中表达了他对基因干预、基因改善、自由优生与人性关系的看法。在这本书中,哈贝马斯以当前基因技术的发展为基础,考察了基因技术与人的道德之间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在反思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他从人类学的广阔视野出发,认为只有将人的生命置于主体间性中,才能避免在基因技术发展中对其他生命的控制和操纵。  相似文献   
23.
朱熹是集两宋理学思想之大成的伟大思想家,他在史学思想研究方面也多有创见。首先,朱熹从辨本末、别义利的要求出发,反对将史学置于理学之上,同时又从格物穷理、经世致用的角来倡导史学研究;其次,朱熹阐发了历史发展观是由道、文、势、人、气数和命运等复杂系统的思想所构成的;其三,朱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除有义理和功业两大标准处,还从人物的心术、气象、资禀、本领、见识等方面入手,评判人物标准严格而不乏宽容,通达而有所坚持,堪称知人论世的典范。  相似文献   
24.
需要作为人们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也是企业家创新的根本动力.需要满足方面的危机感和不确定性是激发企业家不断创新的外在驱动力,在需要方面的永不满足是激发企业家不断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正是这两种驱动力所形成的合力不断把企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5.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离开了传统的研究框架,提出了一种描述性的意识形态理论,提出意识形态与真/假无关、意识形态是主体性的中介等一系列挑战性的命题。但是他的理论也存在个体/主体位置在其中过于灰暗,具有浓重的悲观主义、理论主义倾向等问题。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则是阿尔都塞理论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同时针对阿氏理论当中的不足,极其强调个体/主体的能动作用,重视阶级性,把阿尔都塞描述性的意识形态理论拉回现实;更重要的是,他使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从关注与主体的关系转到关注与身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朱熹既有不少排斥、反对史学之说,同时亦有许多赞同、提倡史学之论,这就令人对其史学态度生出困惑。从根本上而言,朱熹并不反对史学,他反对的只是将史学凌驾于、优先于理学之上,这是从辨本末之学来考虑的;另一方面,他反对作为权谋功利之说的史学,这是从义利之辨的角度着眼的。朱熹提倡史学乃是其格物穷理、经世致用思想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前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头等大事,而这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包括物质幸福感和人际幸福感。所以,政府不仅需要解决人们的就业、医疗、养老、安全生产以及环保等客观物质生活保障,还要重视对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培养和训练,提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幸福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党和政府在这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8.
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给予诸葛亮极大认同,誉其具"儒者气象".在程朱理学看来,诸葛亮的"儒者气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审去就、知义利、效忠贞、行王政、为王佐、安天命;指出诸葛亮具"儒者气象"的原因是个人"天资甚美",不足在于"学术甚杂","习申韩之术",程、朱在治国、修身上亦受诸葛亮影响;诸葛亮具"儒者气象"带给我们的思考有:其"儒者气象"实为东汉儒家文化教化之结果,故儒学未来发展当回归教化之路;儒、法关系在一定程度可相互融通;当今吏治亟须强化官员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29.
自我意识是人的自由的内在前提,自由是人的自我意识在内外两方面合乎其本性的展开和实现.而自我意识的两重性本性,决定了这个展开和实现的过程必须以自我限制或否定为中介,克服“冲动”和“任性”,超越“对立”和“异化”,这既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辩证法,也是人的自由的辩证法.自觉地把握和遵循这种辩证法,人的自我意识才能经由“个体”、“族群”和“人类”这三重形态的分化和统一,走向普遍的自由世界.  相似文献   
30.
张百春 《北方论丛》2005,(4):114-117
俄国东正教会产生于10世纪末,当时它是希腊拜占廷牧首区的一个都主教区.15世纪中期,俄国都主教区独立,一个半世纪后晋升为独立的牧首区.在俄罗斯教会走向独立的同时,其内部发生了分裂,产生了两个独立的都主教区.分裂原因主要集中在政治宗教、民族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