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非营利组织(NPOs)"是一种不同于公营部门也有别于私营部门的全新组织。不同国度的非营利组织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和组织方式。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种类繁杂、名称众多,且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五花八门,现行制度不利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必须为非营利组织进行全盘规划,探讨与非营利组织的组织形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2.
儿童期性侵犯是一种隐蔽的行为,在中国虽然发生率很高,但真正被报告的儿童性侵犯的案件数量极少。为了更好地对受性虐待儿童提供社会支持,本文通过对126名儿童期性侵犯受害者的网络匿名陈述的一手资料进行深入整理,分析受害者对性侵犯事件的隐瞒原因与部分事件揭露后面临的状况,探索中国儿童自我揭露性侵犯事件的阻碍性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及其家庭严重缺乏性知识;儿童的恐惧(恐惧受到报复、恐惧累及家人、恐惧破坏亲属关系);来自社会文化对性污名化而导致的儿童羞耻感;缺失及时性的支持和帮助;儿童尝试揭露受到的家庭负向反馈等。利用社会文化视角,探讨在面对创伤性事件时,社会文化对儿童个体及家庭应急行为的影响,提出具体的应对建议,期望能够有助于家庭及社会尽早干预儿童性侵事件,保护儿童免受进一步伤害,推动儿童保护体系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53.
本文通过对三次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的分析,描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水平及其变化状况,分析了影响科技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组织环境因素。研究发现,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程度总体不高,但已有十分之一的科技工作者处于高度倦怠状况,且职业倦怠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从影响倦怠水平的组织环境因素看,组织的评价体系、行政化水平以及工作满意度的高低都对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水平有较明显的影响。基于这些发现,文章提出了降低科技工作者职业倦怠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4.
张欢  吴苏锦 《天府新论》2014,(6):92-102
政策受众对于政策的公平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会直接影响政策受众相关的行为.利用五维度公共政策公平感量表测量汶川地震灾区群众对恢复重建补偿政策的公平感,研究公平感的各个维度对灾区群众遵守政策、支持干部、发表意见、积极重建和利他等五类参与恢复重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受众的公共政策公平感能够有效预测与政策相关的政策受众的行为.其中,政策受众对于公共政策直接的和个体化的应对行为更符合分配优势模型,分配公平对这类行为的预测力最强.政策受众对于公共政策间接的和社会化的应对行为则更符合代理——系统模型,人际公平对这类行为的预测力最强.  相似文献   
55.
56.
《社科纵横》2017,(6):68-72
研究利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以佛教背景的公益组织"心栈奉粥"志愿项目为切入点,思考现代公益的相互性问题。首先在关注信仰和公益的基础上,以佛教公益慈善开展公益项目为具体情境,从礼物的给予、接受和回报的过程展开研究,论证公益可以作为礼物存在。然后,借鉴莫斯礼物中关于礼物相关内涵和内在逻辑的论述,进一步展开公益双方相互性问题的讨论,并丰富礼物的现代蕴含。研究认为个体之间不同价值观的理解和相互的包容,在更加平等的互动环境中进行多次礼物的交换有益于公民精神的塑造。公益成为链接传统共同体与现代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7.
本文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宏观人口统计数据和2004~2013年的婚姻登记业务数据,以北京为例,对比分析了本地人口、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结构特点和发展变化趋势。相对于本地人口,迁移人口普遍具有中心城区户籍以及较高的教育文化程度和职业序列层级,流动人口的结构相对复杂,但在婚配过程中出现明显分化。"两地婚姻"在形成稳定的北京新移民群体的同时,也蕴含着规模可观的潜在随迁人口,这对总体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并可能产生若干问题和矛盾,相关部门应做好政策应对,促进大城市人口多元化进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人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成为共识,但人们对于"大变局"的认识和理解千差万别。日本的木之花生态村认为,人类如果不按照生态法则生产和生活,就会被宇宙淘汰,这可能是人类面临的最迫切却最容易被忽视的危机。为应对系统性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我们需要按照生态的法则,重新设计调整现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生态乡村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方式,也警醒人们重新认识传统,重视乡村。人类需要文化自觉和历史自觉才能度过危机,但文化自觉和历史自觉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体的生命自觉才能得以实现,这需要关注生态乡村精神超越的价值,要激活、传承传统村落"天人合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发扬其中内在自足的精神性,将生态乡村视为人类救赎的内在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59.
民间艺术是特定空间内民众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是独特的乡村地域空间。山西南部的绛州民间花鼓说唱是民间杂技、舞蹈和说唱艺术的综合体,是当地民众节日期间的集体狂欢。古绛州繁盛的民间庙会和节日活动给花鼓说唱提供了民俗文化生存空间,花鼓唱词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题材丰富,如与农时、月份和各种节日相关的传统习俗、生产劳动、家庭关系、人生的喜怒哀乐和道德教化等等,呈现出晋南农耕生活的系列画卷。城市化的进程促使乡村转型,花鼓说唱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0.
本文基于2004-2012年的婚姻登记业务数据的分析发现,北京本地通婚的夫妇仅占所有新婚夫妇的41%;两地婚姻中,外来人口(包括落户北京的迁移人口及尚未落户的流动人口)与北京本地人口的组合占比约36%,外来人口之间的组合占比约23%,但在时序上有上升趋势。相对于本地通婚,两地婚姻的夫妇普遍结婚较晚,且多为高学历男女的组合。"双外夫妇"的增多重塑了北京的文化,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