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汉末魏晋时期是人的自觉时代。人的自觉标志着人的生命意识的猛醒,也标志着人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正因为人生有限,才使人倍加珍惜生命,从而渴望尽情享受生命本身的乐趣——自由,要求天性得到自然的展示,而不愿承受外来强加的束缚所带来的痛苦。因而,生命自觉与个性自觉成了一种共生现象、一个同步运动。然而,超越死亡与留名不朽所孕育出  相似文献   
12.
陈莉 《现代妇女》2010,(7):74-76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儿童文学领域内的女作家群崛起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书写风貌。特别是以陈丹燕、秦文君、韦伶为代表的女作家结成了“少女文学”的共识,关注少女成长,深人少女心灵世界,在创作主体、对象及读者之间形成了显在或潜在的对话语境,呈现出少女生命情态和独特的少女文化。  相似文献   
13.
新傈僳文自1957年创制试行,已历经半个世纪。有关傈僳文的研究积累了翔实的调查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视野狭窄,方法单一。当前的研究应从多学科的角度,运用多种、多重研究方法,力求在研究中有所创新和突破。第二,描述性研究较多,解释性研究较少。今后的新傈僳文研究应多关注傈僳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语言文字多样性保护、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等问题。第三,回顾性研究多,前瞻性研究少。学界应对新傈僳文的使用现状进行深层次的前瞻性研究,提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具有应用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包买制工场经营是我国近代手工业中重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包买制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与混成的工场手工业之间本质不同但内容基本相同.包买制工场经营主要包括工场经营+对小生产者的撒机、工场经营+对附属工业的撒机等形式,具有包买商成为局部生产体系的核心、各种生产组织形式相互交织和共同存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二个高潮,这个高潮的一个表征是佛教宗派的创立。天台宗作为中国最早形成的佛教宗派,在汇融思想、打破隔阂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天台宗的创始人智颉,一生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更是功不可没。他的“教观并重”思想开启了一代门风,其观心论思想对以后宗派实践观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向来被看成是一个很超脱的人,但他的超脱是有层次之别的。他能超脱功名,但却未能超脱生死,所以恬淡轻松只是一个很表面的现象。他有着很强的生命意识,对死亡问题有着长期的思考。这增加了陶渊明诗歌的深度和内涵,使他在更深广的意义上获得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将继续教育与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相结合北京教育学院邓文虹《北京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中学教师的素质,使绝大多数教师更出色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并造就出一大批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一些教育教学专家”.1继续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我想起<圣经>里的一段话:"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在2000年之后,"90年代诗歌"作为一个诗歌史概念、写作现象甚至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时期已经在诸多的当代新诗史中得到叙述.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由于错简的缘故,使“格物”的本义没有着落,这是学术史上的一段公案。为了探讨“格物”的本义,可以从汉唐原本出发,考察《大学》文本的变化情况。曾子后学在整理《大学》文本时制造了第一次错简,宋儒在重新整理时制造了第二次错简。两次变动使“格物”的传文混入其他文段之中,宋儒视为“阙简”,以己意补之,这是“格物”说不见天日的主要原因。在复原了《大学》的原貌之后,“致知在格物”的传文自然浮现,其实就是孔子论讼一段文字,其中隐含了“格物”的本义,即尽物之性。通观《大学》全文,“格物致知”的要领在于守静。  相似文献   
20.
霍俊明 《南都学坛》2008,28(1):76-81
在"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研究和新诗史叙事中白洋淀诗群业已成为经典。白洋淀诗群的经典化过程与朦胧诗、前朦胧诗、新诗史写作模式、新诗史研究方式的转换都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注意白洋淀诗群在当代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注意到白洋淀诗群是如何被经典化以及其中的女性诗人是如何被去经典化的。在白洋淀诗群的相关研究中,还应该注意对那些仍被历史叙述所忽视的诗人进行关注和挖掘。基于此,白洋淀诗群中的几位女性诗人就具有不可替代的新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