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悲怆的“受难的品格”──穆旦诗歌的审美物质李方考察40年代“中国诗的现代化”朱自清语)进程,(工能不看到穆旦(查良锋且9且百一且977)为代表的“新生代诗人”(今称“九叶诗人”)在诗的审美意识与风格上所显现出的惊人擅变。其中令人震颤之处,无疑是他们为...  相似文献   
132.
几年来,在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孕育、起步和发展中,我从微观走入宏观管理的行列之中,随着角度的不同,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更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我感到,要搞好中学的继续教育,需要对继续教育的整体功能进行探索和认识。一、从查明中学需要入手,认识继续教育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3.
《文荟》编辑部: 近一年来,我连续读了贵刊,颇感可读性越来越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思考问题,时受启发,实有“引人入胜”之感。 不揣冒昧,建议一点:多注意摘编一些关于“自律”的东西。理由有三:一是,他律再好,总是要通过自律而起作用,这往往是以不同的形式,涉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二是,人是可变的。即或立场,  相似文献   
134.
汪曾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论汪时进(北京教育学院)在当代文坛上,汪曾祺是颇为独特的。他是一位老作家,但过去作品不多。1980年,他发表了一篇《受戒》。作品完全撇开了几十年“统帅”一切的政治生活的影响,叙述了那样一个青春无邪的故事,描绘了那么一种充满古朴之风的民俗,其语言...  相似文献   
135.
抹去诗与生命之界──诗人穆旦由来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方 《天府新论》1997,(5):75-79
当世纪末重新梳理“百年经典”时,诗人穆旦又引起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怎样看待这位卓异的诗人呢?笔者以为,从思想与存在的相互作用,或者说在超前的现代意识与极为动荡的岁月的关联中,思考其人其诗的由来,显得尤为重要。一、人生与诗艺的最初跋涉——“三千里步行”穆旦早年就读于南开中学时开始写诗。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执教。诸多评论谈及穆旦,大都提到他所具有的良好的东、西方文化修养,精湛的外语水平。然而,无法忽略的是,穆旦崇尚现代派诗艺,企望与20世纪世界诗潮合流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6.
支教教师的工作状态对于教育精准帮扶及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达成至关重要。支教教师的工作状态是支教教师在教育帮扶过程中资源使用、人际关系、情感投入、专业行动和发展的综合表现。研究以参与“L州H县教育帮扶行动”的支教教师群体为个案,运用情境分析、参与式观察、无结构式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路径提炼出支教教师工作状态的两大核心特征:工作纷繁复杂(跨界)与身份内外多元(分身),这有可能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帮扶与发展,特别是提升支教教师工作效能的着力点。对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做好教育帮扶行动的政策衔接与项目衔接,支教教师应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与领导能力,有效转变当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助力学生追寻教育梦想,同时推动科教振兴。  相似文献   
137.
李方 《天府新论》1999,(2):79-86
闻一多先生选编(现代诗钞)收入穆旦的(诗人首)等诗作,将这位40年代诗坛的“新生代诗人”置于中国新诗发展史的重要位置。[1]而写得凄迷深醇的(诗人首),确也从此被几代人解读、索悟。尽管读它,一如徘徊于爱的迷宫;但在百般品味后,怕又渐趋认同了穆旦的同窗、诗友王佐良写于半个世纪前的第一篇穆旦评介文章中的评语:“这个将肉体与形而上的玄思混合的好作品(指(诗八首》)无疑是现代中国最好的情诗之一。”[2]本文拟对之作些探索。一、亘古的“真实谎言”的拆解歌咏纯美的爱情,堪为古今中外抒情诗的母题。“五四”新诗的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