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奇正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刘勰生活的时代,文坛上流行尚奇风气。尚奇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也导致了文风的堕落。刘勰的奇正观是矛盾的:既守正又爱奇,既爱奇又反奇。为此他提出"执正驭奇"这一折衷主义的创作主张。不过因为奇正之间本质上的对立,执正驭奇缺乏可操作性,刘勰依然徘徊于左右为难的境地,这表现了其文艺思想的内在矛盾和文化张力。  相似文献   
22.
孙犁的文学创作,自始至终贯穿着内在的转换张力,在题材上表现为从战争到女性的转换,在体裁上表现为小说到散文的转换,在写作方式上表现为从自然到刻意的转换,而根源则在于创作主体的角色转换,即从战士到隐士的转换。孙犁的人生道路并没有超越传统文人的仕隐矛盾,只是在中国现代革命的特殊历史语境下,表现为从政治向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23.
《遂公■》是近年发现的重要青铜器,内有长篇铭文,记载了禹治理水土的事情。铭文所反映的思想观念多与《易传》有关,例如中与四方、君王与父母、礼与美、心性与道德,等等。  相似文献   
24.
在血缘、地缘基础上形成的乡土关系,决定了中国民间的观念形态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复杂性。现代乡土小说中丰富的民俗事象反映出中国农民文化心理结构中的节俭与铺张、均平与求富、保守心态与冒险精神、平和与残忍、孝与非孝等两极性特征。  相似文献   
25.
对象性活动·实践·生产劳动──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思维罗辑的转换杨生平,吴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分别简称为《手稿》、《提纲》和《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三部重要的著作。目...  相似文献   
26.
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 《管理与财富》2009,(12):50-50
当今社会的网络化趋势己经成为时代潮流,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方法与模式也应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改变,为了确保高校学生管理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有效运行,必须根据新的技术环境和社会需求进行信息化建设,设计、构建现代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和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有关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推进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7.
一、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包括三个方面的改革:第一方面是建立由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成的新课程结构。课程设计的共同原则是: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培养为主线,精选对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努力体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以及与社会经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调实践与  相似文献   
28.
《墨子》前七篇的作者,今人多倾向于它们是墨家后学所作。本文认为《墨子》前七篇基本为墨子自著,它就是学术史上向来没有落实的所谓"墨经"。这对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墨家学派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师感到了肩上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少人尽管接受了市、区级培训,但仍十分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样备课,不知道如何讲课,不知道怎样与学生交流;过去的方法用不上了,新的方法又没有现成的,非常困惑。  相似文献   
30.
现代乡土文学继承了民间传统,把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文本创造的核心。在人名系统这一包含着丰富民间意念的领域,主要人物的姓名称呼一般是根据创作的意图和人物在其间的活动命运安上适当的姓名,使之名副其实。地域文化心理也深刻地影响着命名的用意,不同地域的命名,显示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民俗模式。在人物形象构成中,诨号、绰号、雅号一类称谓习俗仍占有一席之地,准确地描摹出乡土人物的生存形状和文化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