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伊斯兰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世界性的大文化.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是伊斯兰文化的载体.北京现有清真寺68所,每一座清真寺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北京清真寺文化是中阿文化互相交流与融合的产物,是各族穆斯林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了宗教、民族、教育、建筑、书法、艺术等方面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2.
佛教从东晋十六国时传入北京地区,不断向广大的下层民众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随着佛教与北京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一些佛教的节日或纪念日,逐渐越出了佛教寺庙的神圣围墙,悄然走进北京民众世俗生活,与本土的民俗及传统节日水乳交融,成为民间积久成习的岁时风俗.通过对一些广为北京地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节日和庙会的寻根溯源,可以透视出佛教对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佛教自身本土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北顶娘娘庙始建于明代,曾在清乾隆年间重修,1976年后殿因地震坍塌,后被翻盖为北顶小学,翻盖后仅山门、前殿保持原貌。由于北顶娘娘庙正好在规划中的奥林匹克公园内,为了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体现古今文化的和谐交融,2003年北顶娘娘庙被列入北京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并重新修缮,准备开辟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分馆,在奥运会期间正式向公众开放。本文主要从北顶由来、北京"五顶"、北京娘娘庙今昔等三个方面讨论其历史沿革及现状。  相似文献   
14.
元朝是由蒙古贵族建立的幅员辽阔而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蒙元统治者在宗教信仰上实行"兼容并包"和承认现状的政策,对中原地区已有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都予以承认,故在元朝形成了多种宗教与文化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由于蒙、藏的特殊关系,元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尤为尊崇,并且将藏传佛教的"领袖由国师提为帝师,建立起元代特有的帝师制度,使藏传佛教及其领袖具有了崇高的社会地位"[1]696.由于元朝统治者对佛教特殊的关爱,作为蒙元帝国的大都(即北京地区),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在元朝统治时期都颇为兴盛.元朝政府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总制院为宣政院,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佛教的管理.元大都遂成为佛教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自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天长现在北京地区落成后,便揭开了道教各个派别在北京地区传道建观的历史.以北京道教宫观为切入点,综观北京道教宫观的渊源,以及北京道教宫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与作用,可以看出,北京道教宫观具有传播和承载社会历史文化的功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同时也是北京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于洪 《学术探索》2013,(1):128-131
颐和园是一座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清代皇家园林,它的景观艺术代表了中国皇家园林文化对世界的观念,它的建造艺术是这个国家文化风格、文明程度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哲理智慧《周易》的结晶。这主要体现在颐和园造园艺术的三个方面:(1)阴阳互补、阴阳结合的园林选址;(2)以《周易》八卦卦象方位布局的结构;(3)依地形层层升高对世界结构想象的园林设计,从下到上依次为水底龙王世界、水面码头、桥、岛屿世界、岸边世俗社会界、官府朝廷界、艺术界、神仙菩萨界、佛界、佛教世界四大部洲组成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7.
18.
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有助于缩小各种社会差距,调节各阶层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凝聚人心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和谐发展。作为具有基督教性质的社会服务团体,中国基督教女青年会是当代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与中外著名城市相比,北京宗教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历史传承性、吸纳包容性、多元共存性、中心引领性、民众民俗性等5个方面。原始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北京长期的演进中,形成了一条完整清晰的发展脉络、演进历程和规律,历史传承性是北京宗教文化的首要特征。外来的宗教文化在与北京传统宗教的碰撞与吸纳中,逐渐融入北京历史文化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吸纳包容性是北京宗教文化的特点之一。不同宗教的文化,长期以来在北京荣辱与共、共同发展,形成了多元共存性的特点。北京宗教文化对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影响不容置疑,中心引领性是北京宗教文化的重要特征。在宗教活动融入北京传统文化、日益本土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北京宗教文化,民众民俗性就成为北京宗教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北京人有自己传统的信仰,有出自本土的道教,还有由国外传入的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五大不同的宗教长期以来和谐共处、相互宽容沟通,是中国首都北京宗教和谐共存与发展的特性。北京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大舞台,北京的宗教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多样性中也有同一性,那就是信教与不信教的民众、信仰不同宗教的信众,在尊重各种宗教信仰的同时,共同为构建一个既有特殊性又有共性、既有多样性也有同一性、充满活力与生机、"和而不同"、多元共存的和谐社会而达成共识。从整体上和主流上看,作为首都,北京宗教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世界罕见的"五大宗教共荣"的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