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提出,研究近代社会思潮需解决以下四个基本的方法与理论问题:1.从纵深方面看,思潮本身是社会史的一部分,所以需要对思潮作社会史的还原,即从社会生活的演化、社会结构的变迁来研究思潮的来去踪迹,抉发原因,把握全貌;2.从横向看,由于近代中国思潮受西方同类思潮的激发与示范,所以应具备比较文化的视野,确定正确的评判标准,对二者的异同作系统扎实的实证研究;3.评判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价值标准应当从人的自由发展和现代性两个维度的结合点上来确定;4.应当注意各种社会思潮与哲学、文学、宗教等等的内在相互关联,把视野扩大到非理论原典的文本,把历史的复杂性、丰富性还诸历史,更恰当地理解当代社会的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22.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基于社会批判理论而展开的科技理性批判,几乎一致视科学技术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并从区别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从一般方法论层面探寻导致"工具合理性"的理论基础,从滥用科学技术导致的自然、社会、人的异化等众多角度,在揭示科学技术的负向效应中,直接否定了它的社会发展动力价值。拒斥不等于漠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理性批判,不仅从反面证明了科学技术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且透过其理论家的科技理性批判,可见其中对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动力作用的认可。  相似文献   
23.
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的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哈贝马斯看来,程序性的合理性、情景化的合理性、生活实践的优先性等观念以及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的转向,是导致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解体的重要原因。文章系统论述了哈贝马斯独特的经过创造性转换的后形而上学哲学观:哲学应在“重构的科学”中提供观念、扮演替身、与科学建立联盟,以克服科学主义、反科学主义及使哲学与科学分工的倾向;哲学应在促进日常生活与专门文化之间的沟通、克服各文化价值领域隔阂中起媒介作用;哲学应保持其以论证为主导特征的话语形式,从而守卫住自身理论思维的特色。  相似文献   
24.
一多年来我一直想要写点纪念文字来献给锡予师,因为在昆明西南联大期间,曾受到汤先生的亲切关怀和春风化雨般的教诲,那是我终生铭记在心的。我原是清华哲学系学生。1937年抗战爆发,离校到山西前线参加工作,后又到延安和晋察冀、冀中等敌后根据地。1939年秋回到昆明西南联大复学。这时哲学系主任是汤先生,我这才和他相识。我先后选读汤先生的课程有:“印度哲学史”、“魏晋玄学”、“欧洲大陆理性主义”等。他一个人能开设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中、印和西方)的课程,并且都是高质量的,学识如此渊博,真令人敬佩!我因为要参加联大地下党领导的“群社”的许多活动,如办壁报、组织同学学习革命理论和时事政策等,所以有些课程常常缺课,但汤先生的课我却总是认真学习的,除  相似文献   
25.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中西哲学的互动深入,从20年代末开始,特别是在30、40年代,中国哲学家的创作意识开始萌动,他们应和时代精神的召唤,贯通古今、融会中西、平章华梵,试图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为中国的民族救亡和社会现代化事业作出哲学上的辩护,涌现出一个包括不同思想倾向的颇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群体,形成了多元并存、百家争鸣的氛围。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回顾中国哲学的百年历程,我们大概都会同意,这是20世纪中国哲学最活跃、最具创获的一个时期。按通常的理解,1919-1949年这个时段的哲学属于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26.
波兰尼立足于默会知识论对斯诺问题作了独特的回应,实现了对实证主义者和诠释学者、新康德主义者的双重超越,克服了自然科学和人的研究之间的假想的鸿沟,确立了两者之间的连续性.但是,连续性不排除根本性的差异,在他的晚年,波兰尼在连续性的框架之中,探讨了科学意义和人文意义的区别.波兰尼的这项研究,体现了参与者视角的主导性、科学的诠释学维度的恢复以及对海德格尔的在世思想的建设性运用等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27.
形而上学与存在的具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形而上学在人的存在之外 ,以求索终极存在的方式规定存在。要走出这种抽象形态的形而上学 ,就要扬弃存在的分裂 ,消除抽象思辨对存在的遮蔽 ,达到广义的存在与人自身存在的统一。在人自身的知、行过程中 ,形而上学的具体形态与回归具体的存在表现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28.
<正> 王夫之对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并不是无动于衷的。他如何看待当时的西学?他的思想究竟与西学有着怎样的联系?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分析。(一)对于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王夫之基本上持肯定态度。他称赞“西洋历家”的“远镜质测之法”,认为这是“西夷之可取者”(《思问录·外篇》)。“质测”即实测,以自然界的实际事物为对象。王夫之肯定西学之“质测”,一下子就抓住了西方科技里的近代因素——实证精神,表现出大思想家的锐利目光。  相似文献   
29.
逻辑与哲学——历史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思维对存在本性的探究,逻辑学(形式逻辑)则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科学,二者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以西方逻辑学的发展为线索,对逻辑学与哲学的关系作了初步考察,並力图说明:没有哲学的思考,逻辑学就不会出现真正的变革,而没有逻辑学的发展,一些哲学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30.
推理形式是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对于任意给出的一个推理或一推理的逻辑形式,逻辑学应当提供一套完备的工具来检验其有效性。该工具对于检验推理有效性既是充分的又是必要的,充分要求凡能够通过该工具检验的推理都是有效的,必要则要求不能通过该工具检验的都是无效的。普通逻辑和现代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