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9篇
社会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81.
领导者坚守公心不一定给领导个人管理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但有可能给组织和团队带来持久的收益。领导者是坚守公心的主体,领导者坚守公心的根本遵循是"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领导者要画出"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公心准线,内心"知敬畏"所以产生管理权威效益,内心"存戒惧"所以产生管理制度效益,内心"守底线"所以产生管理持久效益。  相似文献   
82.
印度洋是世界海上贸易通道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印度洋的石油航线和贸易通道是许多国家仰仗的战略生命线.中国只有在印度洋上获得战略优势,才能确保自己的海上能源命脉、贸易通道不受制于人.美国在印度洋及其沿岸国家拥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利益,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美国还与印度联合,遏制中国在南亚地区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中国印度洋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忽视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83.
在中国的帝制时代,自汉武帝拉开"独尊儒术"的序幕后,儒家文化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权力与一整套的道德体系联盟,成为治理国家的工具。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观为基点,书写了看似无常的一年,却生动地刻画出万历年间的重要人物——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作者将这些人物的悲惨命运与明朝的政治体制相互衔接,旨在说明帝国最终的灭亡是基于体制的僵硬,政治制度充满道德色彩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本文肯定黄先生所选取的分析角度,同时指出,在说明明朝的政治道德化问题时,还可以从明朝下层民众的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84.
85.
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的民主恳谈实践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安排上作出了积极的、比较规范的探索.它充分显示了,倡导平等对话为农民真实显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奠定了基础,鼓励公共参与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所需的信息沟通提供了动力,实现理性沟通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民主决策破除了技术上的障碍,促进偏好转换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条件.泽国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新视角,值得人们理性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6.
87.
胡顺 《理论界》2020,(3):48-54
关于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一直以来就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但在这场争论中,却鲜有来自精神分析的视角。齐泽克精神分析哲学理论中的"现实"与"真实"概念,为重新解读"生态危机"及其根源提供了"另类的"理论工具,这一重新解读内含两种截然相反的脉络。精神分析的洞见在于将生态危机从"现实"之维提升至"真实"之维,拒斥生态危机的符号化解读,揭示生态危机的创伤性内核,以及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逃避心理,属于一种激进式"深度生态哲学"的理论探索。精神分析的贡献在于警示人类面对生态危机时不能过度沉浸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话语符号幻象之中,与生态危机共存是人类未来的选择。  相似文献   
88.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从而也结束了60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然而,缅甸68年的政治发展历程,其中充满着民族矛盾和阶级冲突、军事政变、骚动和暴力事件,国家政权为反复无常的领导集团(特别是军事集团)、腐败堕落的官僚集团所操控,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常常遭受无端的侵犯,等等,所有这些注定了缅甸的政治发展之路是一条坎坷的道路。政府不得不借助于军人的力量缅甸独立之初,以吴努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  相似文献   
89.
由于我国正处于急速变革时期,特定的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使得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不仅在私人领域大行其道,在公共领域也呈现出泛化之势.当掌握公权力的政府不能将自身的利益诉求和发展目标控制在合理的边界之内,政府的自利行为势必不断膨胀并对公共管理秩序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危害.如何有效地规制政府机会主义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公权力运行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成本,进而提升政府治理绩效,就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