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传统孝道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概念,在中国最具特色。从历史上说,它与中国特殊的历史境遇相关;从内容上说,它能够成功地把政治、法律与之进行有机地整合。这集中体现在孝与忠、刑的关系。孝与忠是密切相关的,“忠孝一体”、“移孝作忠”。但孝与忠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孝与忠的分歧,集中地反映了私与公两种道德、父权与君权两种关系的矛盾。在实际操作中,孝已经上升到由法律来担保其落实。如此以来,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孝道的极端化、片面化与绝对化。这就需要我们对之以辩证地、具体地态度来对待,从而实现传统“孝道”的创造性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32.
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古今中外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评价。说他是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家,这是比较一致的,但却有反动、保守和进步这三种不同的帽子。笔者认为,柏拉图是奴隶主贵族的改革思想家,其政治思想基本上是进步的,但也有较大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33.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中央政府所控资源的分散与转移,中央政府的权威基础受到削弱,从而引发了中央政府权威的流失。为了扼制中央政府的权威流失,必须从培育中央政府权威基础出发,深化改革,发挥传统政治优势,加强法制建设,从而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  相似文献   
34.
自1959年到1969年的中苏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论战,1969年到1979年又经历了十年的对抗。其原因有很多,但是本文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有两个,即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中突。在意识形态方面,中苏间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斯大林评价以及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等都存有很大分歧;在国家利益方面,是苏联的侵害和中国的反抗形成了矛盾,恶化了中苏关系。  相似文献   
35.
为了了解上海市中学生对毒品的认识情况,笔者采取等距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区475所中学中抽取38所学校的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一些人作了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18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781份,问卷均由调查员统一发放,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后,又统一回收,有效回收率达对.9%。本次调查中被访学生的基本情况见表1。学生了解世界禁毒日、禁毒法律法规及常见赛品情况学生对世界禁毒日、禁毒法律法规和常见毒品的了解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毒品的认识情况。调查发现,知道世界禁毒日(6月上日)的学生仅占对.7%,同…  相似文献   
36.
一、政府行为的科学性加入WTO并不仅仅意味着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更意味着政府应在全球视角下解读其管理行为。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政府间的交融、沟通进一步加强。借此机会积极学习、借鉴他国政府行为所体现出的时代进步意义的科技成果,促进我国政府行为的科学性。电子政府与网络政府的迅速成长、行政信息的快速膨  相似文献   
37.
本文认为政府与市场具有同一性,二者的关系是一种变量关系,且这种关系处在一种不断由非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二者关系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点(即动态平衡点)在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轨迹即动态平衡点轨迹。根据此轨迹本文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一种全新的探讨。从二个层次展开论述:一、主要介绍了此文展开的三个前提假设和二个分析;二、主要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发展轨迹进行了理想构架——MG曲线,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平衡点曲线。论证MG曲线所揭示出来的规律性对现实社会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不久就开始了。如报刊上发表的“一年来的成就”等文章,就是国史研究;再如邓小平1951年写的《关于西南地区的土改情况和经验》等,也是国史研究论著。国史研究已有50年历史,这50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前十七年(1949—1966年)的国史研究成果,大多围绕某一事件、某一运动、某一阶段。如人民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年来的伟大成就》(1952年出版)、周恩来的《伟大的十年》(1959年)、罗瑞卿的《我国肃反斗争的…  相似文献   
39.
关于王国维的死因,众说纷纭.这里不打算评论诸说的长短、虚实,只是想从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中来探讨一番.王国维的死,是一个文化悲剧,这个悲剧是中西文化冲突中中西文化糟粕结合的恶果.中学源长,有精华、有糟粕;西学东渐,也有精华、有糟粕.能掇取东西文化精华,排除文化糟粕,就能随时代前进而前进,随文化发展而发展.如果只吸纳文化糟粕,必站在前进的时代、发展的文化的对立面,被时代和文化抛弃.鲁迅和王国维生活的时代相同,生活的道路也差不多,都留学日本,都一度醉心于德国哲学.鲁迅不断掇取文化精华,排除文化糟粕,走到了时代的前列;王国维则曾掇取过西方、东方文化的一部分精华,同时又吸纳了其糟粕,并且最终是精华日少,糟粕渐多,新陈代谢逆转,于是骤逝.叔本华的悲观厌世哲学,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糟粕.纲常名节是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王国维是这些文化糟粕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宋庆龄在抗战期间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主要支点。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宋庆龄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最初主张建立工农群众为主体的下层统一战线,发展到建立一切不愿作亡国奴的爱国同胞的统一战线,又从以国共合作为统一战线的中心内容的思想,发展到反对国民党的分裂活动,维护和巩固统一战线,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思想。宋庆龄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同步发展,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