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67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437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载体"这-概念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栽体"这一概念,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特征、分类、功能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从总体上看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探讨还远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62.
分子进化中性学说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表型进化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是,分子进化中性学说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并不构成否定,而是在分子进化水平上对自然选择学说作出相应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963.
将信托法纯粹定性为强行法或任意法均有失妥当,信托法宜为强行法与任意法的结合,但以任意法为主.在厘定信托法强行性与任意性的边界时,可以考虑依信托的类型和信托法规范的种类不同而作出区分.我国信托法规范模式宜按照限制强行性规范、扩张任意性规范的思路予以重构,即将私益信托的成立时间和生效时间,由强行性规范修改为任意性规范;将信托的对内效力,由以强行性规范为主转变为以任意性规范为主;将有关公益信托变更和终止的任意性规范修改为强行性规范.  相似文献   
964.
大卫.哈维在转向马克思主义以后开启了空间视域的资本批判并将这一批判思想不断推进着。列斐伏尔空间哲学思想传统和马克思资本批判思想传统是其思想渊源。哈维通过空间视域的资本批判,论述了后现代发展状况的时空背景与资本主义的时空经验的新形式、资本的过度积累与新自由主义欲求通过剥夺性积累实现空间修复、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空间修复的失败及希望的空间的可能性的未来愿景等问题。哈维空间视域的资本批判理论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它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965.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一种主体间行为,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它注重"主体间"对话的分析,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教育者与作为学生的受教育者之间实施双向平等交往模式,有利于实现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二者之间的和谐交往和发展.  相似文献   
966.
在剖析了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形式之后,马克思作出了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的论断,但这一论断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劳动产品如何分配这个意义上作出的。如果从生产关系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意义上并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其他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来考察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从原生态意义上说,异化劳动不是私有财产的原因,恰恰相反,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结果。在私有制社会里,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7.
干部培训教育是民族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下,民族院校干部培训教育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巨大挫折、调整转变和全面发展等五个时期,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培训了大量少数民族干部。  相似文献   
968.
我国古代“亲亲相隐”制度的产生及发展有经济、伦理、社会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根源。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亲亲相隐”制度的价值进行理性分析,“亲亲相隐”制度在当代仍然具有其独特的刑事立法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有必要也有可能在刑事法制中适当引入“亲亲相隐”制度,这既是继承我国法制传统中相隐制度的合理成分,也符合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69.
下层统一战线是2 0世纪初共产国际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策略思想,这一策略在中国革命初期曾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下层统一战线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转变。本文以福建事变为例,着重阐述中国共产党在福建事变期间初步认识到下层统一战线要结合上层统一战线策略进行转变,以及在福建事变失败后对下层统一战线策略的转变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从而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