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18篇
理论方法论   102篇
综合类   1115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化转型:世俗化与文学的媚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被裹挟着走上一条文化转型之路,在告别政治目的论意识形态向以市场为主导的消费文化的转型的过程中,当代文学正在经历着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文化转型及由此产生的价值失范使文学开始向媚俗跌滑:作家的角色意识由拯救向虚无倾斜,启蒙理想和道德精神一落不起,商业目的正日益成为作家们秘而不宣的价值取向.文学在世俗化的同时,有必要通过文学的人文关怀,走向以"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为特征的人文价值的多元建构.  相似文献   
82.
陈吉学 《理论界》2009,(9):25-26
科学发展观作为人类在发展问题上的价值理念,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期待,饱含三十年来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凝结着漫长的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所取得的共有成果,实现了由片面转向全面、由孤立转向联系、由静态转向动态、由非矛盾转向矛盾、由物本转向人本等一系列辩证转向,体现了党的发展理念毋庸质疑的人文价值和科学真理性.  相似文献   
83.
<华严经>的形成经历了由"单行经"至"集成本"的过程,公元4世纪流传在西域,可能在于阗编纂成集.<华严经>的"圆融"思想主要表现为:以"莲华藏庄严世界海"构造"圆融"的宇宙观和本体论;以独特的数字"十"表达"圆融"教义;以"法界"为"圆融"的思想核心.华严宗"圆融"理论构建,以法藏的"六相圆融说"和澄观的"四法界"说为基础,以判教为方法.华严"圆融"学说流行与唐代开放的文化态势、朝廷的着力提倡、寺院经济的坚实后盾等内外动因密切相关,并由此可见唐代佛教的主要精神.  相似文献   
84.
詹姆士将实用主义哲学原则运用于现实道德生活,初步建构了实用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其彻底经验主义哲学形态的伦理学后果就是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价值真理论",此一"价值真理论"构成了詹姆士实用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它表现为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相互交织,并体现在詹姆士的宗教思想中.  相似文献   
85.
戏剧接受理论在剧场理论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必要特别注意布菜希特的批判接受理论.在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中,观众被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布莱希特的批判接受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反对共鸣"和"批判性参与".在布莱希特的理论中,不但作者已经死亡,甚至连演员也已经死亡,我们看到的是高扬的受众主体性.布莱希特倡导受众的批判性参与,比接受美学的倡导者们要更早,在这个意义上,布莱希特无疑是批判接受理论的先驱性人物.  相似文献   
86.
文化消费发达的时代,它表现为追求享乐、审美趣味的低俗和媚俗、迎合功利和文化产品的模式化缺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文化消费,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培育当代文化审美观和培养科学的文化消费观,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7.
意志在认识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其中最基本的是 :定向作用、控制作用和调节作用。意志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主体意志的变化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并非绝对同步的。主体意志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单独拓展对主体意志认识中的作用的研究 ,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8.
科学性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科学在现代性的形成与历史演变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性部分地决定了现代性的内涵;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将科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批判对象,使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科学性的内涵以及科学的文化价值,并且可以反过来更好地把握后现代性的含义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9.
19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变化就是主导人类社会数千年的精英社会受到有力的挑战,而挑战这一社会格局的就是大众社会和大众文化的崛起.大众社会的站立,使工业化生产方式创造出来的"大众"逐步登上了人类社会舞台的中心位置,而作为大众社会伴生物的大众文化的兴起则给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些变化成为近一二个世纪以来当代社会意识形态面临的最为特殊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90.
屠兴勇 《理论界》2009,(5):112-114
海德格尔的哲学之路是由神学引入的.在海德格尔的解释策略中,从"存在遭遇上帝"到澄明之思,再到他把为人类乃至整个世界寻找共同的神当作他后期的根本使命,其间隐藏着一种坚定的神学情怀而且几经转变后一直在颤动.本文以海德格尔的一生运思为线索,对海德格尔的神学情怀做尝试性的探讨.结果表明,尽管海德格尔一心想把神学因素从哲学之中清除出去,但实际上却未能做到.在他对存在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依然可以领悟到"存在"被神圣化的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