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7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5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之一,政府无疑对培育企业家精神和激励企业家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浙江和广东企业家精神兴起的制度基础,并运用问卷调查数据对两地企业家与公众的政府制度创新、行政效率认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浙江企业家和公众对政府制度创新和行政效率的评价明显好于广东企业家和公众;对制度创新的评价,企业家和公众没有明显区别,而对行政效率的评价,企业家评价更好;除了区域和身份,年龄和教育水平同样影响制度创新和行政效率的认知。  相似文献   
42.
本文通过建立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发现,江苏省贸易发展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但仍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尚存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推动江苏贸易的进一步持续发展,要借鉴外部经验,继续推进开放经济发展战略,走生态发展、科技发展、平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3.
樊士德 《南方人口》2011,26(3):35-46
近年来,劳动力在地区间抑或城乡间的流动成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乃至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验与规律来看,这种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然而,在中国,劳动力流动呈现出何种特征?与世界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什么样的共性?又具有哪些差异化的内涵特征和理论含义?这构成本文研究的核心主题,以期弥补已有研究在这一领域的不足乃至空白的现状,更期望为中国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福利效应以及相关的制度安排与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4.
金融创新一方面导致既定交易量的交易货币需求减少,一方面导致货币乘数内生提高从而货币供给内生增加.购买意愿-有效需求增加会激励货币市场内部(货币供给方面和货币需求方面)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有多种情况,其中两个极端情况是:(1)松货币供给和松货币需求的"宽松"均衡;(2)紧货币供给和紧货币需求的"紧张"均衡.有效需求增加会促使货币市场均衡由"宽松"趋于"紧张".货币市场的紧张均衡和产品市场的过热状况紧密相连.在货币市场紧张均衡情况下,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有可能立即导致"支付锁链"的断裂和"货币荒".  相似文献   
45.
从经济稳定增长的角度出发,扩大内需所指向的关键性目标应当是增加居民消费;消费需求是一国稳定增K的基础;当前消费需求不足与居民收入和支出结构不合理关系密切;要提高消费在增长中的作用,必须创新公共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升级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46.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外贸顺差不断加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国内外有不同的解读.本文认为,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由产品内分工引起的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建立在产品内分工和我国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顺差不仅是可持续的,而且对我国先进要素的集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就业增加、创新能力的提高等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中国家庭储蓄率以2010年为分界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传统竞争性储蓄假说已不能解释这一现象。从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开展的实证研究来看,竞争性储蓄仍是造成中国家庭储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但性别比失衡并不是引发竞争性储蓄的唯一因素,婚姻意愿则是影响竞争性储蓄动机从而影响家庭部门储蓄率的深层次原因,全社会婚姻意愿的下降为2010年以后性别比上升与家庭部门储蓄率下降并存的现象提供了一种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48.
车树林  王琼 《江海学刊》2023,(6):106-114+255-256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国内反映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含金量最高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也是凝聚力量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这一准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明城市创建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且这一政策效应在地理区位、市场潜能不同的城市中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文明城市创建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环境规制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人才集聚效应、交易成本效应四种机制路径实现。因此,应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表彰活动,重视不同城市间的统筹协调发展,深入疏通政策效应的传导渠道,实现城市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从而推进中国式城市现代化。  相似文献   
49.
50.
陈智  岳凯  黄伟 《统计与决策》2011,(11):74-76
文章把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消费性和公共服务三类,在此基础上主要利用DEA分别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结构及其投入产出效率,得出结论: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最大,消费性服务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而公共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最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