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看了南京市残疾人何留成长成才成功的故事。敬意油然而生。敬佩之余不免追问与思考:是什么使一位自幼残疾的孩子终于走向人生辉煌.从而成为南京市残疾人的创业典型?这个问题其实简单。追寻何留的人生足迹,可以获得三点基本启示:道德为人生之本,才能为人生之花,事业为人生之果。  相似文献   
72.
品读世博会     
戴芳 《金陵瞭望》2010,(11):20-21
5月,备受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即将正式开幕。作为一个举国同庆的盛会,我们应该如何解读世博会的重要意义,作为南京市民,又该如何参与其中呢?本文作者做了精心解读。  相似文献   
7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的突破最先发生在哪一个领域?这是马哲史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对于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各部分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地位、相互关系乃至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和把握。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旧哲学的突破首先是方法上的突破。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创立的唯物主义的主—客体辩证法(以下简称为主—客体辩证法),对于唯物史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凭借着这一方法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才得以揭开历史的神秘的面纱,发现历史的真实联系,从而建构起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4.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劳动关系及其调适金雁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劳动力的所有者与劳动力的使用者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企业中的劳动关系也必将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变化,新型的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将取...  相似文献   
7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国民经济在扩张──紧缩──再扩张──再紧缩的循环交替中运行;二是时起时伏的通货膨胀随着经济的高增长,严重地困扰着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如何处理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摆脱经济运行的不良循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已成为经济学界的重大课题。同时控制通货膨胀也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与学者亟需解决而尚未解决的一大难题。从1993年9月到1994年末,新的一轮通货膨胀以物价涨幅对%左右的高位运行了两年。1994年全国消费…  相似文献   
76.
随着经济、社会实践的深入,社会效益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了。我们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中,触及到一个社会现实:各个具有不同物质利益的经济实体与个人,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必然是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关系,而当这种商品经济关系被曲解为“唯利是图”后,损害消费者(生产消费者与生活消费者)利益的种种行为层出不穷,几乎成了新的“公害”。于是有此一说:“过份追求经济效益就会不顾社会效益”。我认为这样推理是失之偏颇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不是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而是共同成为发展我国商品经济的必要条件。我国多年以来宏观与微观的经济效益都很不理想,有些方面竟是经济效益下降与社会效益下降的局面并存,这就提醒我们不能只从表面去探索答案。当前,对社会效益问题敏感的另一个领域,是精神产品的生产,社会舆论一再呼吁教育、文艺、出版界等,“你们毕竟是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的,还是得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样的舆论与观点是切中时弊的,但依此立论则不够严密,容易把社会效益问题局限于仅是精神世界应当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7.
一、社会主义本质新论断的提出是邓小平长期探索社会主义的思想结晶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十分重视总结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二是始终把“发展生产力”和“达到共同富裕”作为探索的重点;三是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邓小平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许多卓越的思想,发表了大量精辟的见解,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理论观点。其中主要有:1、忽略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条重要教训。邓小平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如果说我们建国后…  相似文献   
78.
一、交换是商品经济循环的决定性阶段 长期以来,论及交换与生产的关系,人们总是用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用来加以解释,从最一般的理论抽象看,这种观点无疑是有道理的,但若把交换纳入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中加以具体考察,就显得过于简单,有失精确了,它不能准确地揭示交换在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特别是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自然经济中,一方面,占统治地位的自然分工与社会分工相排斥,使交换行为本身的存在和发展失去分工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自成体系、自我服务的生产模式,使社会可供交  相似文献   
79.
马克思主义对旧哲学的突破首先是方法论的突破张义生唯物辩证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结构上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进行考察。本文采取的是后一种方法。它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80.
西美尔经济哲学思想探析蒋逸民西美尔是本世纪初与韦伯齐名的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在国内,尽管西美尔的社会学思想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加以研究,然而他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的经济哲学思想却很少有人涉及。西美尔的经济哲学思想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他1900年写作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