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6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南京的话题实在太多,随便一个尘埃落定的角落,也许就深藏着一部惊心动魄的历史。无数的诗词意象与文献典故,无数的历史胜景与民间故事,便得南京的文化内涵就像一条幽深的时间隧道,它令人压抑、令人兴奋,更令人伤感。...  相似文献   
12.
德国美学家玛克斯·德索说:“普通艺术科学的责任是在一切方面为伟大的艺术活动作出公正的评判。美学,倘若其内容确定而独成一家,倘若其疆界分明的话,便不能越俎代庖。我们再也不应该不诚实地去掩饰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差别了。反之,我们要通过越来越精细的划分使两者极为鲜明起来,从而显出它们所实际呈现的联系。”①考虑到我们现在的美学、艺术哲学、文艺学之间的确存在着疆界不够分明的情况,所以写作本文,就美学、艺术哲学、文艺学的疆界划分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方家。一好像已经成为定论,美学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吴城,是一座千年古镇,曾被称作"小南昌";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同属赣语昌都片.两地方言的词汇差别表现在构词、词义和特殊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来研读《聊斋》,近500篇短篇小说,有180多篇为四百字以内的,深觉其超短篇章中蕴涵着当代小小说的若干基因。为了叙述方便,现从人物、情节、意蕴诸方面加以探讨。一、以白描、亮点、寓托画人物小小说,因为其超短,只几百字,就不可能像长篇小说那样从外貌...  相似文献   
15.
高小康 《文史哲》2002,(1):82-85
从学术理路上看,清代的国学较多地具有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性”,而王阳明的心学则更多地带有个人的主观意志倾向,所以心学在清代学者的心目中地位不高。从时代环境来看,清代统治者对知识分子的压制和利用,也是导致心学凋落的主要原因。然而尽管如此,王阳明心学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自主需要仍然隐藏在像戴震这样的正统学术大师的内心深处。与此相反,清代学术讲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却未能表达个人道德意志的需要,这不能不说是人文学术的一种衰落。  相似文献   
16.
论颜延之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颜延之的思想李宗长颜延之(384—456),字延年,谥曰宪子,因仕至金紫光禄大夫,故又称颜光禄,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后迁至建康(今南京)长干里,南朝刘宋时代诗坛上一位名重一时的诗人。他和谢灵运并称为“颜谢”:“爱逮宋氏,颜谢腾声。”[1]“颜...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的“旧巢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士林 《文史哲》2003,3(4):128-133
《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可谓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篇至痛至哀之文 ,而陈寅恪寄寓其中的历史之感与家国之情均由“旧巢痕”而起 ,这便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精神分析学意义上的创作“心理原型”。因而 ,对此“旧巢痕”意象加以详细审视和追究 ,似可找到陈氏之诗的根源所在。陈氏之“旧巢痕”一语 ,大致有远、近二源。其远源始于北宋著名诗人苏轼 ,其近源则见诸乃父散原先生 190 1年所作《书感》一诗。而其深层含义 ,则宜解读为那个直接生产了中国旧日世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制度之彻底崩溃。  相似文献   
18.
由《文选》诗赋立目看萧统情感意识及宫体诗审美机制查屏球《昭明文选》与《玉台新咏》都属梁代东宫文人集团的产物,但雅俗之别判然分明。宫体诗之恶名自来就由《玉台新咏》一书承担,后人极少将宫体诗与萧统《文选》相联系。依今人考证《文选》成书于普通末至中大通初(...  相似文献   
19.
王氏晚年的上古历史、文物与制度之研究 ,正是他早年诗学理想的展开和落实。王国维先生从哲学向史学的转变 ,其直接原因是为了解决他自身遭遇的人生困境。然而由于在这种学术启蒙中他选择的西方精神资源过于片面 ,因而在哲学中他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或将其人生困境彻底解决。王国维先生之所以要转向“古器物、古文字和古史”这个历史学中的最偏僻的领域 ,其中原委主要有二。首先 ,这是一个有“理性”的领域 ,因而它能够满足王氏作为学人之学术需要。另一方面 ,这种“理性”又是一种“历史理性” ,它与王氏所谓的“可爱者不可信”的“客观真理”也就有了很大区别 ,因而亦可以满足作为诗人的王氏之情感需要。其次 ,它还是一个有“情感”的对象 ,但与特别容易刺激人的现实欲望的现代历史研究迥然不同 ,这种本质上已经“无功利”的“历史情感” ,对“生怕多情”的王国维先生也就成为一种最佳的历史研究对象。这就是古史研究乃至一切上古文物制度之所以可以成为王氏安身立命之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古典的沦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的沦落高小康八十年代中期,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法国纲琴家的名字在中国音乐市场上突然走红了起来。这个名字就是理查德·克莱德曼。克莱德曼是一位通俗钢琴家,但他通俗得有点特别。他演奏的钢琴曲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典作品改编而来的,最著名的一支就是用贝多芬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