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6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91.
当代汉语音韵研究是20世纪初导入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而形成的现代汉语音韵学在当代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演变为21世纪未来汉语音韵学的基础。处于承前启后的本世纪下半叶的汉语音韵研究,和其他一些学术研究一样,曾经遭冷落,受摧残,苦挣扎,濒于“绝学”而后始复苏,呈繁荣。本文从论著发表、学友集社、杂志及人才培养等几方面试图对内地和台湾40余年的汉语音韵研究做一个鸟瞰式的回顾。 一、一波三折 绝学华章 40余年来,内地、台湾的论文发表情况大致如下。 统计资料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  相似文献   
192.
刘士林 《浙江学刊》2002,(5):121-127
在 2 0世纪中国现代学人之中 ,马一浮先生其学其诗是融通得最好的。如果说 ,其哲学表征是在破除了儒道释乃至理学、六艺之学的门户之见基础上所产生的“道通为一” ,那么也可以说 ,它的诗学表征即为一种超越了“思”与“诗”、“物”与“我”、“偶然”与“必然”等一系列二元对立之后而呈现出的“理事无碍 ,正音正义”之审美精神。从诗学源流上讲 ,马氏之诗在“理趣”和“意境”上远接于宋代的理学家诗人邵雍 ,但由于其学也深、其感也广以及“其情也深” ,而这三方面则无疑是马氏其学、其诗可以超越前贤的根本原因。由于从现代学术进程中获得了更加深厚的精神定力 ,因而使马氏之诗真正具有了一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通儒之境界  相似文献   
193.
《儒林外史》的思想、艺术及版本说略陈美林《儒林外史》究竟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各个时代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评论。作者至友程晋芳说它“穷极文士情态”(《文木先生传》),闲斋老人在序《儒林外史》时又认为“某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卧闲草堂本评语则将上述...  相似文献   
194.
北宋末年俗词创作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末年社会上层的纵情声色及世风的变化为俗词的创作兴盛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土壤。北宋末年俗词创作的作家队伍非常广泛,俗词创作的题材内容多种多样,俗词创作的表达方式已不同于柳词,而时常以多种戏谑方式掺杂在一起而获得审美效果。其中有不少低级庸俗之作,亦有部分作品自觉承继了“谈言微中”的传统,轻松诙谐之中寓针砭时弊。  相似文献   
195.
由于特殊的战争环境 ,2 0世纪 40年代中国文学中表现出比较明确的回归传统主题倾向。这首先表现在其对于传统家国观念和道德伦理的肯定与宣扬上。它是战争文化强烈影响的结果 ,又体现出对于现代性一定的背离。“土地”意识是 2 0世纪 40年代文学传统主题的另一个方面 ,其中所包含的珍爱土地和怀念土地主题 ,是民族危难国土沦丧时代现实的折射 ,也是传统爱国文化精神的迸发 ;而解放区文学对于传统土地关系变化所产生巨大影响的细致描述 ,既隐含着中国农民与土地间深厚的血脉联系 ,又体现出新旧政权的更迭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历史性变迁。  相似文献   
196.
研究目的·适用对象·学术规范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朱晓进近几年,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文化研究”或采用一文化视角”进行研究,已成为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且,我们也确实看到了这种研究所取得的诸多可喜的成果。毫无疑问,“文化研究”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7.
王士祯删定评点了吴雯《莲洋集》,从王士祯对吴雯《莲洋集》的评点中可见其除了神韵之外的对多样化艺术风格的肯定,亦可见其晚年消弭唐宋之界、纯以艺术论诗的主张,同时体现了其既不否定古意又提倡创新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8.
在清初小说创作中,《西湖佳话》颇具特色,令人瞩目。首先,作者所叙写之故事均发生在西湖周围,主人公命运也均与西湖紧密相关,因此《西湖佳话》可说是西湖之佳话;而其背景又是秀丽之西湖,因此,《西湖佳话》又无异是“西湖风景”之“导游用’,其次,作者在故事中着力赞颂西湖之“灵秀之气”,则是通过或追慕人物之丰功伟绩,或赞扬人物之火情实意,或公写人物独特个性表而出之的,因此,其价值又非“导游图”所能范围、总之,该书取材广泛,人物个性鲜明,传奇色彩浓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