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8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5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超越对立思维,考察新旧调和论更广泛的社会反应,可以发现辩论中存在着对调和的必然性、合理性,对自然调和与人为调和认识的复杂纠结,并非简单地"否定"了之;双方在思想态度上有一个主流闪光点,即希望在处理新旧问题时,采取批判的、理性的态度,而非感性的,排斥一切的态度;而且,许多人对"新"与"旧"涵义的理解并不一致,不是依据同一个概念进行辩论,从而加剧了矛盾的冲突.  相似文献   
92.
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武初年,明朝皇帝朱元璋与高丽国王王颛互遣使臣,开始了两国使臣频繁往来。在明代,朝鲜派往中国使臣1252次,平均每年4.6次;中国派往朝鲜使臣153次,平均每年0.6次。使臣的相互往来,沟通着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密切联系,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发展,两国关系出现与明朝以前不同的特点:政治上联系愈加密切,形成了政治上的“一体化”;经济上,朝鲜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朝鲜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成为朝鲜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93.
“毛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中,按照列宁主义组织原则,建立一个由于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若干基本准则而充满活力的政党。因而,这一思想体系就有异于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苏联布尔什维克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因其鲜明的思想创造性,成为东方马列主义的独立流派。  相似文献   
94.
邱维屏是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文学家、明朝遗民,而其生平事迹有若干不甚清晰之处,有碍对其人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文献中或记其姓为“邱”,或记为“丘”,实则本作“丘”,雍正后为避孔子之名讳,才被写作“邱”。邱维屏成为明朝遗民始于其入翠微峰隐居,其具体时间史无明文,而考证有关记载可知,其始居翠微峰乃为顺治二年。邱维屏入清后曾为清朝官吏翟世琪讲《易》,反映其政治态度的变化。其讲《易》的具体时、地,亦是史无明文。经考证可知,实为康熙六年之七月底前在江西饶州府,康熙六年七月底至第二年上半年在九江、南京、莱芜、河津等北游途中,康熙七年下半年至八年在陕西韩城。  相似文献   
95.
《大公报》是近代史上一份十分重要的报纸。自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创刊津门,至1912年2月23日,是英敛之实际主持《大公报》的时期,而这一时期恰恰就是清末立宪运动由萌芽到勃兴乃至消亡的时期。英氏《大公报》不仅是立宪运动的记录者和见证者,而且也是立宪运动的宣传者、鼓动者和支持者。对于立宪风潮的涌动激荡,《大公报》始则倡言于下,继则推动于中,不仅陆续刊登各地立宪的准备情况,公布政府大员的要折和各地来往的要件,还以言论和闲评的形式发表各界人士的评议,充当立宪运动的监督者。在国会请愿活动中,《大公报》予以密切关注,从社会舆论的角度,积极为其造势。该文以此为突破口,对英敛之、《大公报》和清末立宪运动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以揭示英氏《大公报》在近代史上的重要作用,并对立宪运动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6.
蔡礼彬 《阴山学刊》2003,16(3):62-65
战国时期存在"巨室",他们有经济自主权,但政治权利受到中央政权制约,也不能任意操纵国家军队,而且丧失了拥有大规模私家武装的权利。封邑不能世袭,封邑内的居民与封邑主的关系由以前的所属关系变成了契约关系。战国时的"巨室"表面强大,实际已衰微。  相似文献   
97.
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大特点是"王权支配社会"."王权支配社会"是在相信生产力发展状况与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基本形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具体社会运行机制问题.这种运行机制大致说来又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王权为中心的权力系统;二是以这种权力系统为骨架的社会结构;三是与上述状况相应的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98.
伴随欧洲势力东渐,以佛郎机、红夷大炮为代表的欧式火器日益成为晚明军队的主装兵器,此对与冷兵器相匹配的传统筑城体系提出了改良要求。面对频频出现于东南沿海的欧洲坚船利炮,晚明地方当局修建新式铳城,装备大型火器,保卫海疆安全。而耶稣会士的不断来华,又使中欧军事文化交流成为晚明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有识之士不仅千方百计借鉴吸收欧洲军事筑城技术,而且还在一些地方试验推广。从而使晚明军事工程改良打上一定程度的欧洲印记。  相似文献   
99.
1870-1914年英国投资与阿根廷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处理外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1870—1914年阿根廷引进外资为例,分析了外资与阿根廷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这个时期是阿根廷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阿根廷确立了初级产品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出口经济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早期现代化,阿根廷也成为20世纪初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是,应该看到这...  相似文献   
100.
汉武帝时期,出于对岭南地区奇珍异宝的需求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在岭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郡县设置,儋耳、珠崖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设立的。西汉王朝经营65年之后,汉元帝采纳贾捐之之议,罢弃珠崖郡。此举延缓了海南的封建化进程,对后来中央王朝处理边疆事务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