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坚持四个坚定不移,即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建成小康。  相似文献   
72.
取象比类思维肇始于群经之首《周易》.它是中华传统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与现代类比推理有所不同.汉字的建构离不开这一思维;古典诗歌创作也得益于此;更重要的是它是诸子百家及儒道释历代思想智慧的基础.它不仅是"天人合一"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华审美型文化智慧的体现.对它的认知与评价不仅关乎中华文化价值观念的合理性,而且关乎要不要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对它持一种严谨、审慎、辩证和包容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3.
《庄子》之"神"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神乎其技",即技术层面的游刃有余,一是"道"化身而为"神人"、"至人"、"圣人"等,即人所达到的超凡脱俗的生丰境界。从"神"的修养来说,它不是机巧之心可以达成的,而是在无思无虑的特定心态下,反璞归真自然显现出来的,即它不是修炼而得的,而是"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74.
伴随着十八大的召开,中国将进入新一轮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和转型期.这其中,道德问题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伴随着不断提高的国民素质水平而来的是难以解决的道德困境.现代性和传统价值观的相互冲击构成了中国现代道德困境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从根源上讲,这是由于中国近代未完成的道德观建设、西方的文化与道德观念的冲击和主流价值观地位的衰落导致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通过巩固道德基础,削弱“文化震惊”和探索中国特色道德观等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5.
刘月平 《社会工作》2011,(19):30-32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实际社会工作者”(代表政府的农村工作者)合作,以村庄为基础,以农村社会和农村居民为对象,持守社会公正、人文关怀和真诚信任的伦理情怀,以加强政府与农民间的信任关系和增强农民的自信、自尊和权利意识为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76.
罗旭华 《创新》2011,5(4):128-130,136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开办至今,面临着专业定位不明确,社会认可度差,学生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专业定位,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宣扬和培育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专业精神和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7.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自身提出的新要求.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外在反映和制约因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维护党内团结统一,建立和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及运行机制,规范党内生活,增强党的利益整合功能,建立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从严治党和培育以崇尚和谐为主要特征的党内文化.  相似文献   
78.
权力制约视野下的网络舆论监督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监督的优越性强化了公民在舆论监督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权利监督权力的法理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公民个体监督权力向舆论监督权力的转变。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网络舆论监督的缺陷给社会带来的破坏性,因此,网络舆论监督必须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国家有必要通过立法权和行政管理权为网络舆论监督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还应对网络进行各种规范,保证政府在网络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9.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已落幕一年了,"奥运"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志,这一盛事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它留给人们的思考,尤其是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思索却与日俱增。如何客观地估量奥运后我国对外文化传播所面临的形势,认清对外文化传播的必要性,适时调整和转变对外文化传播的内容,并摸索出适合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外文化传播实际情况的策略与途径,这是我国对外文化传播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0.
张玲 《天府新论》2016,(2):148-154
多年以来,关于“五四”的研究可谓蔚为大观,但高一涵这个名字似乎一直遗漏在时代的缝隙之中。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高一涵的启蒙思想多限于法政学内部,二是关于高一涵的资料核实困难。但作为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最得力的助手与撰稿人,高一涵对于现代国家的性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人权、民主、自由等问题有着系统而全面的见解,对推动“五四”时期的舆论走向和思想启蒙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