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37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183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人民服务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核心价值导向的正义性来源。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及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本质上还是如何落实哲学社会科学真正为人民服务。这包括:为人民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核心价值共识的正义性来源;为人民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整体认识自觉的正义性来源;为人民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思想理论自觉的正义性来源;为人民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道德行为自觉的正义性来源。  相似文献   
92.
扎根于乡土社会的基层干部,是最重要的基层治理主体和乡村领导力量。在此背景下,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重任必然落在基层干部身上。但是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乡村发展面临人才紧缺。从历史、经济和政治三个维度来看,基层干部面临着双重压力和双重风险的主体性困境,破除这一困境的长远之策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现阶段要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困境突围,必须构建起完备的人才支持系统,不仅要提升干部自身的治理能力,而且要推动其他主体的参与并加强其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实现由"政府本位"向"农民本位"的功能转换;通过严抓"关键少数"来优化基层政治生态;鼓励并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培育新型社会组织,大力引进社会工作人才,加强农村社会工作建设,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农村社会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93.
94.
《江西社会科学》2018,(7):240-246
新媒介作为人类新文明、新技术飞速发展下的产物,始终与社会审美行为的发展紧密相连。新媒介的产生,带来了新的社会审美行为方式和行为过程。新媒介催生了新的社会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孕育了新的审美教育形式、审美意识和审美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和规范了社会审美行为,进一步传播和拓展了社会审美行为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让社会审美文化、审美价值观和审美标准面临着重大挑战。总而言之,新媒介环境形成了当下社会审美多元化行为共存的一种特殊社会环境,社会审美行为也表现为一个极为复杂的矛盾综合体。  相似文献   
95.
96.
97.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大致经历了改革起步、理性推进和全面深化三个历史阶段。总体而言,干部制度改革取得了以下主要成就: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干部分级分类管理;建立推行公务员制度;开展竞争性选拔工作;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40年干部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干部选用标准;先试点、后推广、再完善;坚持公平竞争、民主法治原则;统筹兼顾,平衡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98.
99.
本文通过使用1992—2011年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对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制度约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禀赋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性,"资源诅咒"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我们还发现自然资源的垄断会导致权力寻租,最终削弱制度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